渡荆门送别

首页 > 李白古诗 > 五言律诗 > 时间:2022-06-01 21:57 作者:李白

渡荆门送别 古诗全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参考资料:渡荆门送别-百度百科渡荆门送别-百度汉语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注释】

①荆门:在今湖北宜都西北。江水之北有虎牙山,南有荆门山,山势上开下合,其状如门,谓之荆门。

②楚国:此指荆州一带,战国时楚国建都于此。

③海楼:即海市屋楼。此处形容江上云彩变幻无穷。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题解】

此是李白开元十三年(725)初出蜀时所作。诗中领联景色雄浑,气象阔大,颈联想象丰富,诗境奇丽,可与少陵名作《旅夜抒怀》相颉顽。《唐宋诗醇》卷六说:“颔联与杜甫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法相类,亦气势均敌。”然李白此诗较杜甫《旅夜抒怀》诗约早40年。未联道出对故乡依依惜别的无限深情。此诗诗题前人以为诗中无送别意,“送别”二字是衍字。然亦有人认为,此诗李白与故乡告别,“送别”有自别之意。荆门,山名,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虎牙山隔江相对。

首联叙事,二、三联铺写景物,由白昼而夜间,由地面而天空,目力高远,意气飞扬,境界壮阔而瑰丽。所有景物,无不浸染着诗人到广阔天地去驰骋才能、实现理想的热切愿望。未联骤然由大开转为大阔,结出对故乡的留恋,亦完足题面“送别”之意。“故乡水”即是故乡;沈德潜以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失之于泥。“山随平野尽”二句,与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境界、手法相似,后人多有评论。李杜如双峰对峙,间亦有相似处,此即是一例。

 

《渡荆门送别》译文及注释:

翻译译文:

渡荆门送别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渡荆门送别 注释

远:远自。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万里:喻行程之远。

《渡荆门送别》赏析一

这首诗约作于李白出蜀之时。从诗的内容看,诗人已离开故乡,经巴渝,出三峡,这时刚刚渡过向有楚蜀咽喉之称的荆门山,前面便是浩渺无垠的洞庭湖了。看到眼前奇丽壮美而又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色,诗人满怀激情,写下了这首纪游兼写景的佳作。

首二句点明行程和去向,次二句紧接着便写山写江。“山随平野尽”,令人想见刚才还是崇山峻岭,而今已是平原旷野了,心中顿感无限开阔;“江入大荒流”,极写江水穿过狭窄的荆门之后,一泻千里、奔腾到海的宏阔气势,令人骤生壮美之感。这里,作者巧妙地用“”和“”两个动词,贴切地描摹出船出荆门以后,山尽江流、一缓一速的两种变化,真是传神写照,健笔纵横。

五、六两句承上而来,推出更为奇妙的景观。荆门一过,洞庭在望,整个江面至此益发宽阔、平静。夜间,一轮明月倒映水中,宛如天上飞来的皎洁明镜;白天,云霞蔚起,形成海市蜃楼那样的壮丽景致。两句诗,一“”一“”,分别概括出江上的夜与昼;一“天镜”一“海楼”,分别展现出夜与昼的两般景象,一“”一“”,一“”一“”,分别造成从天上到水底,又由水面到空中的强烈动感,这一切凝聚在一起,令人顿生无限美感。

最后两句陡作转折,诗人的思绪从眼前之景一下跳到对故乡的思念,但又不明说思念故乡,而出以“仍怜故乡水”。一个“”字,将诗人对故乡爱怜、留恋、思念的万般情感囊括无遗。水本是无情之物,却说它万里行来,为诗人“送行舟”,则水送人、人怜水,情意殷殷,难分难舍之状如在目前。

这首诗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叙事简明扼要,写景具体生动,抒情真挚浓郁。收尾更神妙莫测,诚如王夫之所说:“结二语得象外于圜中。‘飘然思不穷’,唯此当之”(《唐诗评选》)。

《渡荆门送别》赏析二: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著一“”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的蓬勃朝气。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渡荆门送别》古诗提要及诗中地名

古诗提要: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天,时李白初出蜀沿江东下。

渡荆门送别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渡荆门送别》诗中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抒发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状荆门平野山尽,江流壮阔之景,历来脍炙人口,与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对读,“李是昼景,杜是夜景,李是行舟暂视,杜是停舟细观。”(王琦注引丁龙友语)皆“适兴手会”(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

诗中地名: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西岸,东与虎牙山隔江对峙。李白《渡荆门送别》有“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秋下荆门》有“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有“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另有《荆门浮舟望蜀江》。②用指荆州,即今湖北江陵县及其附近。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有“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楚国:西周时建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东南),后建都郢(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纪南城)。秋时领有今湖南、湖北及河南南部与安徽中部一带。李白《渡荆门送别》有“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古风》有“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鞠歌行》有“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有“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其一)有“楚国一老人,来嗟龚胜亡”。

 

相关阅读

《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李商隐《梓州罢吟寄同舍》不拣花朝与雪朝赏析-唐代关于送别、赠寄诗的古诗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的意思出处赏析

李商隐《汴上送李郢之苏州》人高诗苦滞夷门赏析-唐代关于送别、赠寄诗的古诗

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秋水悠悠浸野扉赏析-唐代关于送别、赠寄诗的古诗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的意思出处赏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赏析-唐代关于韵里江山的五言律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送别崔著作东征-古诗译文赏析(陈子昂)

王维《山中送别》古诗句解赏析

《送别》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白居易-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李白《灞陵行送别》古诗赏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的意思出处赏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的意思出处赏析

山中送别-原文句解诗意赏析-王维诗词

李商隐《留赠畏之》清时无事奏明光赏析-唐代关于送别、赠寄诗的古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赏析-白居易作品

火山云歌送别-古诗译文赏析(岑参)

金陵歌送别范宣

《谢亭送别》原文翻译赏析-许浑

《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李白古诗

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年少因何有旅愁赏析-唐代关于送别、赠寄诗的古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译文赏析(白居易)

《送别·下马饮君酒》原文翻译赏析-王维古诗

李白《赤壁歌送别》古诗赏析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的出处意思赏析-唐·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送别-古诗译文赏析(王维)

《灞陵行送别》原文赏析-李白

李商隐《代秘书赠弘文馆诸校书》清切曹司近玉除赏析-唐代关于送别、赠寄诗的古诗

《送别》原文赏析-陈子良古诗-隋朝诗歌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的意思出处赏析

李白《送别》(寻阳五溪水)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的意思出处赏析

赤壁歌送别

许浑《谢亭送别》古诗赏析

李商隐《晋昌晚归马上赠》西北朝天路赏析-唐代关于送别、赠寄诗的古诗

灞陵行送别-古诗译文赏析(李白)

李商隐《寄蜀客》君到临邛问酒垆赏析-唐代关于送别、赠寄诗的古诗

《柳·灞岸晴来送别频》原文赏析-罗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句解诗意赏析-白居易诗词

李商隐《寄在朝郑曹独孤李四同年》昔岁陪游旧迹多赏析-唐代关于送别、赠寄诗的古诗

《送别》古诗翻译赏析-王维作品

《送别·山中相送罢》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维-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王维《送别》原文赏析

《送别·下马饮君酒》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维-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李商隐《寄裴衡》别地萧条极赏析-唐代关于送别、赠寄诗的古诗

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杜牧司勋字牧之赏析-唐代关于送别、赠寄诗的古诗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的意思出处赏析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的意思出处赏析

《渡荆门送别》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渡荆门送别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渡荆门送别

链接地址:http://shici.yiduiyi.net.cn/libai/shiwen/141.html

上一篇:登新平楼 下一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古诗词大全 牙科医院 老中医 谷歌推广 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