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名片】

李白(701—762)

字号: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籍贯: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

作品风格:豪迈纵逸

诗人小传: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说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唐朝最富盛名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人称“诗仙”。

李白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漫游各地,曾多次写诗干谒权贵,但未得回应。直至天宝元年(742年),他才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其文章风采名动天下,也深受唐玄宗的喜爱。但玄宗只是待其为文学弄臣,这使志向高远的李白深感痛苦,再加上权贵的谗言,他在京仅三年即弃官而去,继续漫游生涯。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投入永王李璘幕府,想要为国效力,但李璘旋因与唐肃宗争位而败死,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在今天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去世。

李白为人洒脱不羁,傲视权贵,他的诗歌也鲜明地反映了个性,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形式多变、种类浩繁,想象奇特、气概豪迈、情绪激昂,开创了唐诗一大高峰。从艺术成就来说,他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传统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模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意随性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其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以表达无尽情思。贺之章初见即赞其为“谪仙人”,杜甫写诗称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诗的高峰向来“李、杜(甫)、白(居易)”并称,李白占其魁首。

《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李白·渡荆门送别注释】

荆门:即荆门山,在今天湖北省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期是楚都西方的门户。

楚国:即楚地,指今天湖北省和湖南省北部一带。

海楼:即海市蜃楼。

仍怜:别本作“仍连”。

【李白·渡荆门送别译文1】

从西方远航来到荆门山,就此踏入楚地漫游。只见山势延展到一望无际的平原,长江流向渺茫难测的远方。月轮如同天上明镜般落下,云霞似乎幻化为海市蜃楼。最可爱的是那故乡的流水啊,千里万里送别远行的舟船。

【李白·渡荆门送别译文2】

我乘舟远渡到荆门山以外,来到古时的楚国纵情漫游。

山岭随平原铺展渐渐消失,江水辽阔在原野滔滔奔流。

水中月影像天上飞来明镜,云霞的变幻结成海市蜃楼。

还是最爱来自故乡的江水,它不舍万里为我漂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译文3】

出蜀过三峡远渡到荆门山外,来到古时楚国故地纵情漫游。

山岭随着平原铺展渐渐消失,江水在辽阔的原野滔滔奔流。

水中月影像天上飞来的明镜,云霞变幻奇景结成海市蜃楼。

我始终怜爱来自故乡的江水,它不舍万里地送我乘舟漂流。

《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1】

此诗写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次辞亲出蜀,就此开始了壮游祖国大好河山的旅程。他是乘船由蜀中沿长江而下,经三峡而赴荆门,踏出天府之国,迈向荆楚的广阔山川。诗人彼时的心情无疑是非常激昂兴奋的,但同时也隐含着初次离乡时淡淡的忐忑和怀恋,类似情绪,通过这首诗完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首联开门见山,直言其事,自不必冗言,颔联、颈联都是描写眼前之景,由此抒发诗人壮阔的情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两联对仗都很工整,在技法上无可挑剔,但最主要的还是所述景观大气磅礴,的是“诗仙”气概。首先说荆门山,说长江水,山峦连绵不断,直至远方平野——诗人从三峡而出,身侧仍是重重险峻,身前却是荆楚之地的平原旷野,视野陡然开阔,乃有此语。再看长江曲折向东,奔流至海,而诗人尚在荆门,海尚遥远而不可得见,只觉江水滔滔而奔向渺茫难测的偏远所在,故言“大荒”。山本不动,但船只在动,诗人站在船头,似觉山峦随时变幻,山、原之间的衔接越来越近,因此用一“随”字,使原本静态的山峦、平原全都生动、活泼了起来。江虽流动,本无出入之意,但在诗人看来,远方渺茫而不可得见,江水流向,逐渐消隐,因此用一“入”字,便将江水的动态投放到更旷阔的静止当中去了。

诗人所描摹的景色,可能是在黎明时分,这从颈联便可清晰看出:明月西沉,如同天上坠落的圆镜,朝霞满天,变幻无方,又似海市蜃楼。荆门距海尚远,当然不会真的有海市蜃楼出现,诗人以云拟于海市,正见浩渺长天上变化万千的气象。总之这两联的气魄都相当宏大,正见两侧有荆门、虎牙对峙,诗人乘船从一线中穿出,前景陡然开阔,似乎蕴含着无限生机。这也正是诗人此刻心境的完美体现,他从偏在西陲的家乡出来,即将迈向祖国广阔河山,他正当青春年华,思有为于天下,但觉前程似锦,无限可能都展露在眼前。李白踌躇满志的心态,至此毕露无遗。

然而终究是初次离家远行,诗人内心也不禁生出了淡淡的哀愁,思乡之念萦绕着他,所以尾联即写思乡,说故乡之水送我远行。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而今人马茂元先生却谓此“送别”是指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此言确有一定道理。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2】

这是一首著名的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诗篇。李白二十五岁以前一直在四川,这首诗是他刚刚出蜀东下,远渡荆门所作。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因诗中并无送友的离情别绪。全诗一气呵成,如大江奔流,格调轻快,意境高远,想象瑰丽。中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船过荆门山长江两岸壮丽多姿的景色,反映了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精神。结尾由江水而生发遐想,在“故乡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大好前程的憧憬。这种奇想,言尽意远,韵致清扬。

清人应时:太白之情多于景中生出,此作其尤者也。(《李杜诗纬·李集》卷三)

关于此诗,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3】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三四年,李白第一次离开蜀地顺江而下,游历古楚旧地时所作。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诗人在开首就点出了要去的地方,语言轻松流畅,体现了诗人话语轻松的心情。诗人兴致勃勃地在船上观赏江水两岸的山川景色,不知不觉中行船已经过了荆门。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描写了船过荆门后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景色。高大的崇山峻岭逐渐在眼前消失,代替而来的是一片广袤无边的平原之地,此时,诗人视野顿时开阔,心境也随之豁然开朗。只见长江水奔涌向前,好像流入了无边无际的荒漠平野,滔滔奔涌的江水和广阔无边的平野交映在一起,一种宏阔辽远的意境顿时而出,“入”字笔力雄健。诗人真切地展现了一幅雄浑壮阔的山河图景,体现了一种蓬勃的生机,流露了诗人激动欢悦的心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接着诗人继续前行,江入荆州后,因为江道迂回,所以水势也不似先前那样澎湃汹涌了,而变得舒缓平静。夜晚里,诗人俯视月亮在江水中的倒影,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明镜;白日里,云霞幻变无穷,结成了瑰丽神奇的海市蜃楼景观。诗人在这两句中既描写了夜晚景色,也描写了白日里的景色,从俯仰多个角度全面地展现了江水宁静辽阔的一面,比喻生动形象,真切地写出了诗人当时的感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在愉快地欣赏荆门周围和家乡不一样的景色时,不禁联想起了家乡的山水,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怀恋之情。但是,诗人在这里没有直接写自己是怎样的思恋家乡,而是可怜起“故乡水”,送我的行舟到万里之远。一句“万里送行舟”,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不舍。而江水还要继续向东流,绵绵江水不断,诗人的思乡情和对未来的憧憬都像这江水一样,绵延着。最后,语尽而意未止,意韵无穷。

这首五言律诗,风格雄健,意境辽阔高远,描写生动形象。其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将江水浩瀚渡荆门的雄浑瑰丽的景象表现得如诗似画,因此,成为了千古名句。而结尾诗人巧妙地把江水拟人化,融情于景,耐人回味,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一笔。诗文言简而意丰,感染力强。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4】

本诗是诗人出蜀东下所写的告别故乡的抒怀诗。开元十四年(726年),诗人满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情怀离开蜀地东下。本诗就是在旅途中写的。从诗的内容上看,本诗应该是诗人在船里吟诵的,他与送行的人应该是同舟共发。本诗描写了诗人路过荆门时所见的两岸的瑰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壮阔的胸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诗题中的荆门是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在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相对。

首联两句说明了诗人远游的目的地——楚国。诗人从水路走,乘船过巴渝,经三峡,一路奔向荆门之外。他主要是想去楚国故地的湖北、湖南游历。当时,诗人坐在船上,一路上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大江两岸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

颔联写随着船的前行,诗人眼中景色的变化。当船行驶到荆门一带的时候,两岸的崇山峻岭突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马平川的旷野平原。诗人一眼望去,江水奔涌,天地辽阔,诗人的视域顿时由狭窄变得开阔起来,心情也随之变得更加畅快。“江入大荒流”中的“入”字用得既贴切又极有分量。随着滚滚奔腾的江水,看着溅起的朵朵浪花,听着“哗哗”的流水声,诗人顿时焕发了青春的朝气。这两句的笔力可以和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相比,甚至可以看成是李白泛舟游历,杜甫停船细观。

接着,诗人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不再写山势与流水了,而写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夜晚,江面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面镜子,可以从中看到月亮的影子。白天,云彩瑰丽、变幻无穷,生成海市蜃楼一样的奇异景色。诗人用云彩结成的海市蜃楼反衬天空的辽远、江堤的广阔,用水中的月亮衬托水面的平静,对比效果突出。

尾联写乡情。面对荆门附近的风光和流过家乡的江水,诗人突然开始思念家乡。但诗人不说自己思乡,而是用“故乡水流经万里为他送行”的别致写法,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全诗结构层次分明,波澜起伏;意象瑰丽,风格宏伟,意境高远。尤其是第二联两句诗,更是写得大气非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历来为人称颂。

《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扩展阅读】

渡荆门望楚

唐·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此亦陈子昂初次别蜀入楚时所作,大约在李白作《渡荆门送别》前半个世纪。两诗对比,可见“荆门烟雾开”,眼前豁然开朗,从而心绪极度兴奋,对未来充满憧憬,二人都是相同的。但陈诗虽亦大气,气势终不如李诗磅礴,陈诗只见城与树,李诗却见月与云,高下之别,也便立判。

文章标题:《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shici.yiduiyi.net.cn/libai/tsy/2094.html

上一篇:《赠孟浩然》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下一篇:《送友人》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古诗词大全 牙科医院 老中医 谷歌推广 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