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赏析-白居易作品

【诗人名片】

白居易(约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考取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曾担任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赞善大夫。后因上书发表议论得罪朝廷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迁忠州刺史。唐穆宗初年,被任命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后上书请求到外地任职,先后任杭州、苏州刺史。唐文宗即位后,受秘书监诏命,升任为刑部侍郎,后官至刑部尚书。晚年信佛,定居于洛阳。他常与元稹吟诗作赋,唱和往来,世称“元白”;与刘禹锡亦有诗作相酬咏,世称“刘白”。

【注释】

①离离:繁茂的样子。

②远芳:绵延无际的芳草。

③晴翠:阳光照耀下的绿草。

④“萋萋”句:典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此指远行的友人。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译文1】

原野上繁盛的春草,一年都有一次枯萎和繁荣。原野的大火无法将它烧尽,只要春风吹拂,它又再度萌生。伸展到远处的芳草蔓延上古道,春日阳光下青翠的草色连接荒城。又要送游子远行,茂盛的野草也仿佛满含别情。

【译文2】

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赏析-白居易作品

【赏析1】

这是白居易最为人传诵的五律。本诗又名《赋得古草原送别》,“赋得”为限题作诗,本诗实从“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演化生发而成。诗以比兴手法表现送别情怀,语极平淡,意却新异。特别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借咏春草的旺盛生命力,表现了顽强的生活态度,深含哲理,激人奋进,遂成千古名句。

【赏析2】

这是白居易传唱极广的一首作品,约作于贞元三年(787),这首诗也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关于此诗,还有一个故事。白居易十六岁时来到长安,准备应考。当时,长安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顾况,很多人都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访他,但受到他称赞的却寥寥无几。后来,白居易也带着自己的作品慕名而来。初次见面,顾况就拿他的名字开起了玩笑:“长安米贵,居住不易呀!”但当他读到此诗时,却不由得发出赞叹:“有才如此,居亦容易!”这段逸事,未必属实,但后来却广为流传,从中也可看出这首诗的传唱度。

诗歌前三联均写“古原草”,最后一联写“别”。

首联开篇两句直接点题,用平淡的语言点出了古原上草木繁荣与枯败的自然规律。“离离”,形容草生长繁茂的样子。“一岁一枯荣”,这里诗人先说“枯”后说“荣”,重在强调后者,体现“古原草”生命力之强大,为下文展开描绘埋下伏笔。

颔联接着写“草”。两句接“枯荣”而来,前半句写枯,后半句写荣。两句形成巧妙的对仗,在精练的语言中,引出发人深省的道理来。因此,这句诗成为千古名句。

在前两联写完“草”之后,颈联转而写“古原”。此联再用对仗。相对而言,此句对仗更为工整。“古道”、“荒城”紧扣“古原”而来,之后,又分别与“远芳”、“晴翠”构成对比。通过对比,古原草强大的生命力得以强化和体现。后边的“侵”和“接”二字是对这种顽强生命力的进一步突出。此处,“送别”的题意也一点一点引了出来。

尾联借用典故回应主题,揭示送别之意。这两句诗借鉴了《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原句意思是看见繁茂的青草心中思念远方的游子。这里诗人稍作变动,改为看见萋萋芳草,无形中增添了一丝送别的忧愁。“王孙”,公子王孙,此指所送之人。“萋萋”,指青草繁盛纷乱的样子。

整首诗对仗工整,语言自然流畅。字中有情,言外有意,堪称“赋得体”之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赏析-白居易作品

文章标题:《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赏析-白居易作品

链接地址:http://shici.yiduiyi.net.cn/libai/shangxi/19231.html

上一篇:《后宫词》古诗翻译赏析-白居易作品

下一篇:《自河南经乱》古诗翻译赏析-白居易作品

古诗词大全 牙科医院 老中医 谷歌推广 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