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首页 > 李白古诗 > 杂言古诗 > 时间:2022-06-01 22:26 作者:李白

蜀道难 古诗全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参考资料:蜀道难-百度百科 蜀道难-百度汉语

蜀道难

蜀道难【注释】

①《蜀道难》:乐府“相和歌辞”名。

②蚕丛、鱼凫:皆传说中古蜀王。

③太白:山名,秦岭主峰,在今陕西眉县东南四十里。

④峨眉:山名,在成都西南。

⑤扬雄《蜀王本纪》:“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干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又云:“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献美女五人于蜀王。蜀王爱之,遣五丁迎女。还至梓撞,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压五丁。”二句以神话写古蜀道之开辟。

⑥神话谓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之驭。高标:山最高处,为一方之标识。句谓蜀山之高,日神亦不得过。

⑦揉(nao):猿类。

③青泥:岭名,在今陕西略阳县境内。《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

“青泥岭,…….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为青泥岭。”

@参、井:星宿名。参为蜀之分野,井为秦之分野。胁息:屏气而息。

@子规:即杜鹃鸟,鸣声凄苦,如云“不如归去”。

喧愿(huT):水流相击。剑阁:即剑门关,山座耸立如剑门,故名。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超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四句从此化出。

蜀道难

蜀道难【题解】

《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杰构中首屈一指之作。据诗中“西当太白有鸟道”、“侧身西望长咨嗟”数语,知是在长安所作。诗中又有“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等语,是送人、阻人远行语气,知与前篇《送友人入蜀》为同时之作。唯本篇感激涕零,长歌当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复其辞,则诗之本旨,乃不在送人一端。殷播云:“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河岳英灵集》)。

诗意所在,古今人之说多矣,约而计之,有四说,云:一、罪严武;二、刺章仇兼琼;三、阻玄宗幸蜀;四、即事名篇,别无寓意(详见詹《李白诗文系年》)。前三说俱不成立,第四说较折中稳妥,最为流行。但如此“失声横涕之什”(陈流《诗比兴笺》),谓为别无寓意,实不足服人。浅尝即止,辜负诗人苦心,李白岂仅为蜀道山水艰险而制此大篇?李诗长于比兴,《蜀道难》尤为深于比兴者。蜀道之险亦即人生仕途之险。此段人生经历,唯李白初入长安遭遇可以当之。初入长安之遭遇,李白于《行路难》其二已明确言之,意犹未尽,情犹未已,遂复于《蜀道难》以比兴出之。魏源尝云:“词不可径也,故有曲而达;情不可尽也,故有譬而喻焉。”(《诗比兴笺序》)以山川险阻喻仕途坎坷,源渊久长,非自李白始,唯李白此篇尤为深曲而已。

阴铿同题诗有云:“蜀道难如此,功名返可要?”白之先固有以蜀道之难喻仕途者;姚合《送李余耀第归蜀》诗云:“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功。”白之后亦有窥知白诗之作意者。张载《剑阁铭》有云:“惟蜀之门,作固是镇。是日剑门,壁立千仞。穷地之阴,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铭以蜀道之顺逆,系乎世之清浊。李白《蜀道难》之作,固源于长安之行生活实感,或亦受此铭启发,制为长篇一泄其英雄失路之情。

蜀道难

此诗虽用乐府古调而壮浪纵怒,摆去一切拘束。上下古今,神话现实,光怪陆离,莫测其端倪。句则三言、四言、五言以至十一言,韵则十数句一换,或七八句、两句一换,字则之乎者也喷焉哉,虚字迭出。忽偶忽散,乍离还合。孟槃《本事诗》载:李白初见贺知章,“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竞,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王定保《唐撩言》亦载:"(贺)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谓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国奇葩,殆非过誉。

《蜀道难》 译文及注释

哎呀呀,真是太高了。攀越蜀道真比登天还难!

蜀国有蚕丛和鱼凫两个君主,他们开国的时间距今十分遥远,从那时起大概有四万八千岁了吧,蜀国就不曾与秦地有什么来往。往西去有座太白山,其山高峻无路可司行,唯有飞鸟可以飞过此山,直到蜀国的峨眉之巅。秦惠王之时,才有蜀王派五丁开山,传说这五位壮士因开山导致地崩山摧而仕烈牺牲,才使得蜀道的天梯石栈连结了起来。

蜀道难

蜀中上有日神的六龙所驾之车所不能逾越的高山,下有回旋倒流的曲折而波涛汹涌的河流。善高飞的黄鹄想飞越而不敢过,善攀援的猿猴想攀登而发愁无处攀缘,其山之险就可想而知了。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行人攀至高山之顶,伸手可以摸得着天上的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只得坐下来抚着胸口长吁短叹。

老兄西游打算几时回来?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是不可登攀。山野之间,只能看到在古木中悲号的山鸟,雄飞雌从地在林间飞旋。月夜里,还可以听到子规凄凉的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攀越蜀道,真是比登天还难啊,此情此境,使听到的人都发愁得老了许多。

离天不满一尺的险峻高峰,枯松倒挂的悬崖峭壁,飞流瀑布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样危险的地方,你这位远道之人为什么还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更不消说那峥嵘而崔嵬的剑阁了,在这里一夫当关,万夫冥开。如果在这里把守关隘的人不是朝廷的亲臣忠士,他们就会据险作乱,化为豺狠一般的匪徒。他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人们就得像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那样地躲避他们的侵害。锦城那个地方虽然是个使人快乐的城市,但是依我看来,你还是赶快回家的好。攀越蜀道之难,真是比登天还难啊,我侧身西望,只好发出长长的慨叹啰。

《蜀道难》 鉴赏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蜀道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蜀道难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蜀道难》的艺术成就

《蜀道难》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突出之点简要的总结如下:

第一,大胆的夸张。夸张是艺术创作常常使用的表现方法。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形象往往不是普通的语言可以形容,也不是任何精细的描绘所能充分表现的;在“精言不能追其极”的情况下,必须借助于夸张。《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曾说山海宫殿的形状、气势要写得生动感人,“莫不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可见夸张的艺术方法,往往是服务于表现巨大的事物和形象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在生理和心理上给读者以巨大的刺激,取得强烈的艺术动人力量,突现出事物形象的本来面貌。李白正是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才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连峰去天不盈尺”;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虺,袜崖转石万壑雷”;写到蜀地的历史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写到人的惊恐隋状则是“使人听此凋朱颜”!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艺术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使山水形象的最突出的本质特征,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深刻的感受。果真是“连峰去天不盈尺”吗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不存在这种情形的。然而“艺术并不要求承认艺术作品就是现实”,夸张是艺术家的权利,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表现方法。如果能作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就是说夸张而不歪曲形象的基本特征,那么,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和面貌,就会在夸张这面放大镜里,得到非常鲜明、突出和生动的表现。

蜀道难

第二,奇特的想象。想象是艺术构思的灵魂,是形象赖以表现的基本方法。所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就是说从无到有地刻划出艺术形象来,离开想象是不可能成功的。杜甫曾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赞扬李白的艺术想象不同一般。唐人殷瑶评论李白的作品说:“其为文章,章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推奇之又奇。”“纵逸”,就是想象的飞腾。杜甫和殷瑶都认为李白的想象力量是非常奇特的,不是一般的艺术想象,而是纵横变幻、层出不穷、出人意表的。他的想象忽而在高山,忽而在深谷,忽而想到月夜,忽而想到白昼。他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广阔、无所不到的。正是借助这种丰富、自由而又奇特的艺术想象,诗人才能在广阔的天地之中寻找到最适合于表现蜀道山川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六龙回日、黄鹤之飞……等等异乎寻常的艺术形象,并且把它们组织在自己诗篇中以表现主题,使自己的诗篇产生了一种神奇飞腾的气势。

第三,强烈的感情。不论是夸张还是想象,它们都离不开诗人主观情绪的支配和驾驭。作家观察生活,必须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进行艺术创作也才能“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谐”,作品便会由此获得强烈鲜明的感情色彩。《蜀道难》从头到尾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赞叹惊异的情绪。一开始,“噫――吁喊!危乎――高哉!”这一声惊叹,便强烈地震撼人心。往后在每一段具体描绘之后,都有一些单独抒发主观感受情绪的句子。这些表现惊叹的句子,因为它们都是紧接具体描绘之后的诗人的具体感受,所以能在读者的心灵上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加强读者对于自然景物的认识。另外,即使是那些对山川形势的具体描绘,也是在强烈的情绪支配下进行的。我们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些诗句时,会感到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感情力量冲激和震荡着我们。这种感情是产生于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而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来的。因此,自然景物就涂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而诗人的主观情绪也就获得了鲜明的形象性,情与景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我们读《蜀道难》的时候,既看到了具体鲜明的自然景象,又感到了浓烈的抒情气氛,从而获得了丰富深刻的艺术享受。我们之所以激动不已,诗人的情绪起了很大的感染、促进作用。

蜀道难

第四,变化多端的语言形式。《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这种诗歌体裁不要求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等格律的严格限制,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地采取适当的语言表现形式。李白充分地运用了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使诗的语言形式更加自由活泼、生动流畅。全诗的句型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长短错落不齐,这是为内容所要求的。诗的前半部多用长句,气势奔放畅达,蜀道的高山险川被夸张地表现出来了。后半部写到剑阁的险恶环境时,多刚四字短句,跳荡有力,惊恐紧张的情绪在这种语言节奏中得以表现。前人曾说李白作品“语次崛奇”、“笔阵纵横”,的确道出了李白组织语言的特点。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乃是为表现不同形象和不同情绪服务的。诗人的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必须与这种纵横崛奇的语言形式相配合。平平板板、千句一律的句型,不足以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在情绪。

《蜀道难》本来是乐府诗的旧题目,属于《相和歌辞瑟调曲》。在李白以前,梁代的萧纲、刘孝威,唐代初年的张文琮等人都用这个题目写过诗,描述四川的巫山、铜梁、玉垒、梁山等地的山川险阻。但是作品的篇幅短小,叙述粗略,句式平板,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不高,影响不大。李白的《蜀道难》虽然是沿用乐府旧题,却能在前人的创作基础上加以发展提高,使《蜀道难》的题材有所扩大,形象大大丰满,感情极为充沛,并且注入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内容。他把《蜀道难》改造成为句式长短不齐的长篇古体诗,可以自由奔放地状物抒情,极大地提高了古体诗的艺术表现力,这是一个杰出的创造。除了《蜀道难》以外,李白还用乐府旧题写了《梁哺吟》、《乌柄曲》、《行路难》、《将进酒》等名篇,都具有这种勇于突破旧传统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我们应当学习李白这种推陈出新、大胆创造的革新精神,努力攀登新的诗歌艺术高峰,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篇章。

《蜀道难》 创作背景

《蜀道难》乐府旧题。前人之作均为短诗,李白发展为杂言长篇。此诗作年、背景与寓意歧说甚多。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范摅《云溪友议》卷上谓严武镇蜀,欲害房琯、杜甫,李白作此诗为房、杜危之;《新唐书·严武传》从之。

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三谓此诗乃安禄山叛乱时作,讽玄宗幸蜀之非计。今按严武镇蜀在肃宗上元二年  (761),玄宗幸蜀在天宝十五载(756),而此诗早载于天宝十二载(753)编成之《河岳英灵集》,可证二说之非。宋本李集此诗题下注:“讽章仇兼琼也。”沈括《梦溪笔谈》卷四、洪迈《容斋续笔》卷六从之。今按兼琼开元末镇蜀,并无据险跋扈之迹,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曾美之,故此说亦未妥。

胡震亨《李诗通》卷四谓此乃乐府旧题,拟者不乏,不必“求一人一时之事以实之”;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六亦谓“即事成篇,别无寓意”。今人或谓天宝初在京送友人入蜀而作;或谓开元年间首次入京时追求功业无成而作,阴铿《蜀道难》有“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句,证知此题原有功名难求寓意,中唐姚合《送李馀及第归蜀》诗有“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句可证,此说近是。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蜀道难》 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评此诗:“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蜀道难

诗中运用夸张比喻、神话传说描绘秦地入蜀道路之开拓,形容蜀道之险峻,并以飞鸟悲鸣、峭峰飞瀑渲染气氛,从地理形势写到人事之险恶。全诗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感喟,作为中心线索,层层深入。想象丰富,气势雄伟。为李白代表作之一。

孟棨《本事诗·高逸》载贺知章读之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称此诗“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诗中之“太白”乃山名,在今陕西周至县南。古谚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可见其高。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为自陕、甘入蜀要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句,化用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非亲勿居”,用典不着痕迹,自然流畅。

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栈道三十里,凿石架空为飞阁以通行,因名剑阁。李白《蜀道难》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上皇西巡南京歌》(其十)有“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有“天子巡剑阁,储皇守扶风”。另有《剑阁赋》。

秦塞:指秦地。今陕西一带。李白《蜀道难》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江南春怀》有“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

锦城:锦官城的简称。故址在今四川成都市南。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即用作成都的别称。李白《蜀道难》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相关阅读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意思出处赏析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的意思出处赏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意思出处赏析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的意思出处赏析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意思出处赏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意思出处赏析

蜀道难-古诗译文赏析(李白)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的意思出处赏析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意思出处赏析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的意思出处赏析

《蜀道难》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意思出处赏析

《蜀道难》原文赏析-李白

李白《蜀道难》古诗及翻译赏析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出处赏析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意思出处赏析

李白《蜀道难》古诗赏析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意思出处赏析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的意思出处赏析

李白《蜀道难》教案-探索古典诗歌鉴赏之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千古第一诗人——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的意思出处赏析

李白《蜀道难》赏析-唐诗百话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的意思出处赏析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的意思出处赏析

《蜀道后期》原文赏析-张说

李白《蜀道难》噫吁嚱赏析-唐代关于行路维艰的七言乐府古诗

《蜀道难》原文翻译赏析-李白

人情甚似吴江冷,世路真如蜀道难·向滈·贫贱夫妻百事哀

《蜀道难》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又似贾客蜀道间,千铎万磬鸣空山的意思出处赏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意思出处赏析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意思出处赏析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意思出处赏析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意思出处赏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意思出处赏析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意思出处赏析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意思出处赏析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出处赏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古诗赏析

李白《蜀道难》注释赏析-唐诗排名第10名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意思出处赏析

蜀道难-原文句解诗意赏析-李白诗词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的意思出处赏析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意思出处赏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噫吁戏,危乎高哉的意思出处赏析

《蜀道难》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蜀道难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蜀道难》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蜀道难

链接地址:http://shici.yiduiyi.net.cn/libai/shiwen/476.html

上一篇:上留田行 下一篇:送舍弟
古诗词大全 牙科医院 老中医 谷歌推广 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