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原文】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诗人名片】

杜甫(712—770)

字号:字子美,号少陵

籍贯: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

作品风格:沉郁顿挫

诗人小传: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担任过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而被贬为华州参军,后辞官归隐于成都,建草堂而居。剑南节度使严武荐其为属官,杜甫全家因而移居四川奉节,两年后他离开奉节,辗转流离于江陵、衡阳一带,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病逝于湘江的一艘小船中。

杜甫半生漂泊,又经安史之乱,惯见民间疾苦,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毕见于作品之中。青年时代他亦怀抱大志,与李白等人交游,诗风较为明快、恣意,中年后则变为沉郁顿挫,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因此被誉为“诗史”。尤其在律诗上,他表现出了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后人也因而赞其为“诗圣”,诗而能成圣者,唯杜甫一人而已。唐诗人元稹评价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诗经》里的国风)、骚(屈原的《离骚》),下该沈(沈佺期)、宋(宋之问),言夺苏(苏味道)、李(李峤),气吞曹(曹操)、刘(刘备),掩颜(颜延之)、谢(谢灵运)之孤高,杂徐(徐陵)、庾(庾信)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注释】

公孙大娘:公孙氏,是玄宗开元年间有名的女舞蹈家,能舞《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等,冠绝一时。

剑器:舞蹈名,清朝胡鸣玉《订讹杂录·剑器浑脱》考证说:“《文献通考·舞部》谓剑器,古武舞之曲名,其舞用女妓,雄装空手而舞。案此,今人意以剑器为刀剑之器,非是。”

大历二年:即767年,大历为唐代宗李豫在位时的年号。

夔府别驾元持:夔州属下都督府别驾,名元持,字号、生平不详。

蔚跂(qì):雄浑多姿之意。

开元五载:即717年,载即年,唐玄宗天宝三年改年为载,直至肃宗至德年间,理论上开元年间仍应称年。

剑器浑脱:当为剑器、浑脱二舞合一,浑脱也是一种雄壮的武舞。

浏漓:形容舞姿的活泼。

高头:即前头,指常在皇帝面前歌舞之人。

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开元二年(724),唐玄宗在蓬莱宫旁设置教坊演习乐舞,亲自教授法曲,因所在本为梨园,被称为梨园子弟,其中有宫女数百人居宜春院,称为内人,也即前头人。

洎(jì):到。

外供奉:指不居于宫内,随时奉诏入宫表演的男女伎人。

圣文神武皇帝:唐玄宗的尊号。

匪:不是,同“非”。

莫二:毫无两样。

张旭:字伯高,苏州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擅长草书,后世尊为“草圣”。

西河剑器:剑器舞的一种。

豪荡感激:豪放飞扬并饱含激情。

㸌(huò):闪烁貌。

骖(cān):乘坐、驾驭。

收:别本作“抶”(chì),鞭策之意,似与诗意更合。

白帝:白帝城,即夔州。

有以:指有来历,有根由。

澒(hòng)洞:广大无边貌。

女乐(yuè):指女性歌舞艺人。

木已拱:树木已可两手合抱。《左传》有“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句,指人死去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

玳(dài)筵:豪华的宴席。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译文1】

过去有一位美女公孙氏,她跳起剑器舞来,名动四方。观看的人如山如海,个个惊恐变色,就连天地也应和她的节拍起起伏伏。舞到激烈之处,仿佛后羿引弓射下了九个太阳,舞到矫捷之时,又似仙人骑着飞龙在翱翔。动作放开时,仿佛震怒的雷霆在鞭笞,动作收束时,仿佛江海凝聚起清淡的光芒。如今公孙氏已然亡故,她的红唇、彩袖难以再见,好在晚年留下个弟子,遗传下这种绝技。这位临颍的李十二娘在白帝城再跳此舞,真是神采飞扬。与她对谈,她回答我种种问题都有根据,让我不禁抚今追昔,更添哀伤。

先帝身边曾有八千名随侍的歌伎、舞女,其中公孙氏的舞蹈要数第一。五十年时光飞逝,如同翻转手掌一般迅捷,如今王室衰落,如同风尘覆盖了整个大地。梨园子弟如同烟雾般飘散,到今天才看到残余的舞女的英姿,在寒冷的日光下闪耀。金粟堆南泰陵上的树木都已经能够合抱了,瞿塘峡旁白帝城边的枯草萧瑟毫无生气。盛宴上急促的管乐已经停歇,快乐过后望着明月东升我倍感哀伤。老夫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啊,在荒山中走得脚上都长老茧了,愁烦也越来越觉浓厚。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译文2】

过去有位佳人公孙大娘,跳起来《剑器》舞轰动四方。

如山的观众都震惊失色,天和地都为之起伏动荡。

剑光像后羿射落了九日,矫健舞姿如群仙乘龙飞翔。

起舞时如惊雷鞭打发怒;收舞时像江海凝聚清光。

她的容颜舞姿都已寂寞,还有弟子们使技艺流芳。

临颍的美人现在白帝城,妙舞这曲《剑器》神采飞扬。

和我交谈才弄清了由来,回忆起往事更增添悲伤。

先帝的侍女原有八千人,公孙大娘的舞剑数第一。

五十年的岁月逝如反掌,战乱风尘弥漫国运衰微。

梨园子弟好像风烟四散,只剩弟子舞姿映对寒日。

金粟堆前的绿树已长大,瞿塘石城的草黄凄凄。

豪华宴上乐曲刚刚停止,乐极悲来明月已经升起。

老夫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辗转在荒山里心中悲戚。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译文3】

过去有位艺人公孙大娘,跳起来剑器舞惊动四方。

如山的观众都震惊失色,天和地都为之旋转动荡。

闪光像后羿射落了九日,矫健舞姿如群仙乘龙飞。

一开场如惊雷赫然发怒,收场时像江海凝聚清光。

她的容颜舞姿都已寂寞,只有弟子们使技艺流芳。

临颍的美人现在白帝城,妙舞清歌神采飞扬飘荡。

和我交谈才弄清了原委,回忆起往事更增添悲伤。

先帝的侍女原有八千人,公孙大娘的舞剑数第一。

五十年的岁月犹如反掌,发生了战乱王朝转衰微。

梨园弟子好像风烟四散,只剩弟子的舞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的绿树已长粗,瞿塘石城的秋草黄凄凄。

席上急骤乐曲刚刚停止,乐极悲来明月已经升起。

老夫不知道要往哪里去,漫步在荒山里心中悲戚。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赏析1】

首先大致解释一下序言。杜甫曾于安史之乱前的717年在郾城看到过公孙大娘跳剑器舞,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孩子而已,一转眼五十年过去了,767年,又在夔州元持宅内看到李十二娘跳剑器舞。此时杜甫已经“白首”,而李十二娘“亦匪盛颜”,年岁不小了。杜甫想到当初张旭就是从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中得到灵感,草书大为长进,侧面说明了剑器舞的飞扬灵动和公孙大娘的技艺超卓。可是如今公孙大娘已然不在了,虽然李十二娘也能跳剑器舞,但五十年转瞬而过,时移事易,恍惚若有隔世之感。为此他抚今追昔,就写下了这首《剑器行》。

全诗的重点只在“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动昏王室”两句,昔日之繁盛,如今的衰颓,就从公孙大娘、李十二娘师徒的技艺、遭遇而摹出。《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但是杜甫几首最著名的七言歌行,包括《画马图》、《丹青引》、《古柏行》,也包括这首《剑器行》,开篇都四平八稳,并不出奇。因为既然全诗都如峭壁向天,曲折不断,所以起句先造一坦途,立而观之,才可见阴阳两面,昏晓全貌。这是杜甫七言诗一大特色,正如具体用词造句,“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等处,矫如天龙,飞逸超拔,不在李白之下,但始终以沉郁的主题羁绊之,如巨索相牵,俱在云之下,而不似李白在高云之上,飘荡无踪。李白是“诗仙”,他的目光永远在天际,而杜甫的双脚永远踩着大地,“诗圣”、“诗史”之谓,真是当仁不让。

前段描写公孙大娘舞姿之超逸绝伦,然后突然以“绛唇珠袖两寂寞”为索将飘飞的思绪收拢回来,一笔带过李十二娘的舞姿,便开始“感时抚事增惋伤”了。“先帝侍女八千人”再作一放,然后“梨园弟子散如烟”又收拢回来,所谓文不喜平,这一放一收之间,便见构思精巧,笔力超卓。五十年转瞬即过,但大势却已截然不同,玄宗已逝,盛世已终,如今只余“瞿塘石城草萧瑟”。诗人先见妙舞是一喜,待问答过后却又哀伤,故谓“乐极哀来”,这既是他观舞之时真实的情感描写,也是指唐朝盛极而衰,开、天之际的平安喜乐已成东逝之水。于是结句再塑造出一位忧心国事、苦苦寻觅、上下求索却依然“不知其所往”,前途迷茫的士人(也即杜甫本人)形象。

这首诗既有“浏漓顿挫”的气势节奏,又有“豪荡感激”的感人力量,是杜甫歌行中的杰作。《杜诗详注》引《杜臆》评价说:“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不然,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前半段说得非常精到,后句“一舞女耳”却隐约透出一股士大夫自以为高人一等的酸腐气,倘若杜甫真有类似想法,看不起那些“舞女”,他笔下所写剑器舞也不会如此昂扬奋飞、光彩照人了。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赏析2】

本诗是作者在大历二年(767)寓居夔州时看李十二娘舞《剑器》后有感而作。诗从回忆公孙大娘的精彩技艺写起,通过许多有声有色的比喻,生动地描写了其表演技艺的高超绝伦,然后一转写公孙大娘已经音容俱逝,只有弟子传其技艺,当年唐玄宗在世时女乐之盛以及安史之乱后经过几十年梨园子弟烟消云散的变化,最后以个人忧愁满怀作结。这样就通过描写个人的身世变化反映了五十年治乱兴衰的历史,两相结合,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忧愤国事的胸怀,是杜甫短歌行中沉郁悲壮的杰作。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赏析3】

本诗为诗人在夔州观看李十二娘舞剑器有感而作。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李十二娘的老师公孙大娘美妙高超的舞剑技艺,同时通过回忆关于公孙大娘的往事,抒发了诗人伤怀时事,对唐王朝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公孙大娘,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舞蹈家。

诗人首先在诗序中交代:诗人观赏到李十二娘舞姿美妙而不禁前去询问她师从何人。当得知她师从公孙大娘时,诗人不禁追忆了童年时就见识过的公孙大娘的高超舞技。最后,诗人还叙述了书法家张旭因见公孙大娘舞姿而书艺精进的故事,以此作为公孙大娘舞技的衬托。

在诗的正文中,诗人首先通过“昔有佳人公孙氏”八句,写公孙大娘的舞技如“羿射九日”、“骖龙飞翔”般高超。“绛唇珠袖两寂寞”六句则写,虽然公孙大娘已去世,但她的舞剑技艺仍有继承人,并没有从此消失。接下来的六句,诗人宕开一笔,写公孙大娘曾经是宫中首屈一指的舞女,可惜一场安史之乱的浩劫,使无数梨园人才被摧残,李十二娘算是硕果仅存。最后,诗人通过“金粟”六句来感叹自己悲惨的身世。

全诗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语言富丽而不浮艳,音节顿挫而多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文章标题:《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shici.yiduiyi.net.cn/libai/tsy/2059.html

上一篇:《古柏行》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下一篇:《石鱼湖上醉歌并序》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元结-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古诗词大全 牙科医院 老中医 谷歌推广 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