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诗人名片】
孟浩然(689—740)
字号:字浩然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阳)
作品风格:恬淡孤清,不拘奇挟异
诗人小传:
孟浩然(689年~740年),本名不详,浩然为其字,襄州襄阳人,故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娱,四十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据说唐玄宗咏其诗,见“不才明主弃”语,乃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而放归。其后孟浩然漫游吴越,穷极山水,更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他的诗大多为五言短篇,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也有独特造诣: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他是唐诗中山水田园派的领军人物,后人遂将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孟浩然·早寒有怀注释】
襄水曲:又名襄河,即汉水在襄阳市以下的一段,因为水流曲折,所以说“襄水曲”,孟浩然家在襄阳,故云。
迷津:意为找不到渡口、桥梁,迷失了方向。
平海:实指平阔如海的江面。
【孟浩然·早寒有怀译文1】
树叶纷纷落下,大雁飞向南方,北风刮起,江面上是如此寒冷。我家住在襄水转弯之处,江上回望,如同处在那楚地之云端。思乡之泪,已在飘零途中落尽了,一叶孤帆,望向那遥远的天边。欲待打听渡口在何处啊?却见晚间的江水平阔如海,是这般漫漫无际。
【孟浩然·早寒有怀译文2】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萧江上分外清寒。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着迷迷茫茫的楚天。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遥看那一片孤帆在天边。
风烟迷离谁知渡口何处?
只看到暮色中江水无边。
【孟浩然·早寒有怀译文3】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凉。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孟浩然·早寒有怀赏析1】
此诗创作的年代,估计与《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相近,都是孟浩然赴长安应试不第后,又游江南时所作,透露出浓厚的思乡之情。
开篇先写深秋景物,树叶飘落,北雁南归,北风卷起,人在江上倍觉寒冷。这寒冷并不仅仅是肉体感受,观其下文,也是内心的凄寒。季节瞬间更换,人在乍冷之际,内心和外在的感受融合为一,其寒更倍,何况“雁南渡”一句已含思乡之意。鸿雁南飞、北归,皆有其时,而自己却客居异乡,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乡。由此而自然转折,颔联即言家之所在,是在“襄水曲”,如今身在吴越,遥望楚地,长江中游地势本较下游为高,因此觉故乡如在“楚云端”。“遥隔”二字,已见故乡之远不可及,再加“云端”,则仿佛故乡是在天上,而自身堕落凡间,天地之隔,更为广阔,故乡之思,也因此而更显浓厚和深重。
颈联不直言思乡落泪,却更翻一层,说泪水已“尽”,可见离家既久,相思愈浓,而时时落泪,泪乃尽也。如今不仅身在异乡,而且所处“孤帆”,更显凄凉寂寞,回首天际,也即长江中游,家乡真的似隔云端。“天际看”正与“遥隔楚云端”相呼应,更加深远乡之意、别乡之悲、思乡之情。唯孤独而更思乡,唯思乡而更感寂寞,此二意相辅相成,于是悲怆之意愈加浓烈。
尾联言及“迷津”,似乎已找不到道路,但见江水漫漫,浩瀚似海,诗人只觉眼前一片茫然。孟浩然求仕不成,欲思归隐,却又迷惘,觉前途渺茫难测,于是这般思绪又与思乡相勾结起来。全诗以思乡为主线,却又以自身遭际之多舛、此诗境况之寂寥相契合,多般情感相互叠加,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至于有人解“迷津欲有问”一句,认为是用《论语·微子》中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指隐居和从政之间的冲突,虽然亦与诗意相合,却未免想得太多,过于曲折了。
【孟浩然·早寒有怀赏析2】
本诗是孟浩然又一首抒写羁旅愁思的名作。诗题一作《江上思归》,一作《早寒江上有怀》。首二句,以落叶、雁飞、北风等形象精炼而生动地描绘了江上早寒的画面,接着触景生情,即通过楚云阻隔,孤帆天际,平海漫漫,写出家乡的遥远,旅途的漫长。这些江上景色再和诗人仕途失意联系在一起,从而深深地表现了作者在旅途上怀乡思归的无限惆怅的感情。本诗情景浑然交融,语言精切明净。
【孟浩然·早寒有怀赏析3】
这首诗是孟浩然漫游长江下游的途中写作的。该诗抒发了诗人凄楚的境遇和烦闷的心情。当时正是秋季,天气非常寒冷。诗人睹物生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的感伤。再加上当时诗人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写景。诗人抓住“木落”、“雁”这些景物,勾勒出了一幅木叶凋零、北雁南飞这些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这些是诗人看到的秋季寒景,接着诗人从自身感受上再写深秋的寒冷。北风呼啸,吹得江面上异常寒冷。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心中悲哀,尤其是离家的游子定然产生这样的感伤,更何况诗人不仅仅是一个离开故土的游子,同时还是内心愁苦、孤寂潦倒的诗人,更容易产生愁绪。首联用“兴”的手法,先言秋景的萧瑟,然后在下文引起自己的咏叹。
诗人面对眼前秋景,不免产生了思乡之情。“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诗人在这句里抒发了这种情怀,他写到自己的家乡在襄水曲,从江上遥望,远隔在楚天长云那另一端。“遥隔”两字,既表明距离家乡非常遥远,也表明了诗人和家乡两地隔绝,无法回去。一个“隔”字,含蓄地表明了诗人的乡愁,虽然隔去了和家乡的联系,却让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愁,绵延不断。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这两句着重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家乡,家乡可望难即,所以他只能垂下思乡的泪水,但是泪水已经流尽,诗人就只剩下呆呆地眼望天际那头的家乡了。乡愁之情表达得一览无余,将思乡之情抒发得更为强烈。
“迷津欲有问”,《论语·微子》中孔子迷失方向所以问人前途,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现在前途迷茫,不知方向。诗人本来隐居山中,现在到处奔走求取功名,内心矛盾无法排解,所以最后他以“平海夕漫漫”为结,滔滔江水在苍茫的天地间漫漫无边,何处是岸呢?烘托了诗人迷茫的心情。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文朴素自然,感情真挚,以情对景,以景作结,结合自然,最后诗人将读者带入茫茫江海的意境中,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孟浩然·早寒有怀赏析4】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寒秋时节,万木萧瑟,诗人触景生情,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便写下本诗。当时,诗人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既为隐士,又想做官;既喜欢田园生活,又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这种矛盾心理在诗中也有所体现。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吴越滞留江上而作的思乡诗。本诗真切描写了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写了诗人在船上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首联点明季节,借鸿雁南飞,引思归之情。这两句是从鲍照《登黄鹤矶》诗中“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的。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一片萧瑟,一幅秋景图活化而出。诗人对秋景的描写也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怎能不有所感。
颔联与颈联自然成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遥隔”二字,不仅表明了诗人所在地与故乡隔绝之远,也吐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家在襄阳,古属楚国,故称“楚云端”。这一联既表现出故乡地势之高,又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仰望之情和思念之情。细细品来,便能体会到诗人的语句之妙、感情之深。如果说颔联只是含蓄地透露一些思乡情绪,那么颈联就显得更为直接了,“乡泪客中尽”一句,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表达无余。诗人看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一同前往,不由思乡之情更甚。
尾联,诗人借用典故,以景作结,烘托自身迷茫困惑的情绪。“迷津”句借用《论语·微子》中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是积极奔走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渡口之所在,反而嘲讽孔子奔走四方,以求见用,这正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这个典故正好暗合诗人的心境。此时,诗人正四处奔波,境况和以前的孔子颇为相似,都是前途一片渺茫,所以以“平海夕漫漫”作结。这一联,既是写景,也是写情,把诗人思归的哀情和愁绪都寄寓在黄昏江景中,烘托出诗人的迷茫与困惑。
【J后人点评】
清人王士禛:唐诗佳句,多本六朝,昔人拈出甚多。略摘一二为昔人所未及者,如孟襄阳“木落雁南渡,北风江山寒”,本鲍明远“木落渡江寒,雁还风送秋”。(《带经常诗话》卷十五)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早寒有怀》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孟浩然-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shici.yiduiyi.net.cn/libai/tsy/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