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人名片】
王维(701-761)
字号:字摩诘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作品风格:清淡自然,辞秀调雅
诗人小传: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父辈迁居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旋任大乐丞,因故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后归长安。安史乱之前,王维累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忧,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诗画俱佳,也通音律。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很高,无论边塞诗还是山水诗,各类主题皆有佳作,苏轼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中后期诗作多描摹田园景物,再加上诗中浓厚的隐逸思想,上继陶渊明、谢灵运,下开一代风气,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此外,他本人笃信佛教,诗中也多有反映,后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汉江临眺注释】
临眺:别本作“临泛”。
三湘:即湘水,古湘水合沅水称沅湘,合潇水称潇湘,合蒸水称蒸湘,故总言之为三湘。
九派:长江在江西境内支流繁多,故称九派,亦地名九江之来由,据《晋太康地记》载,九江之名是因为“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
山翁:即山简,字季伦,西晋将领,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传说他好酒,每饮必醉。
【王维·汉江临眺译文1】
楚地的边塞直接着湘水,荆门之地又连通长江各支流。只见此处的江水仿佛奔流于天地之外,而群山形貌,就在水气蒸腾中似有若无。郡城就漂浮在眼前江岸之上,波涛翻卷,摇动着遥远的天空。如此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啊,我就应该在襄阳城内仿效山简,不醉无归。
【王维·汉江临眺译文2】
楚国的边地连接三条湘水,长江九派在荆门山下汇通。
江水好像奔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胧在若有若无之中。
郡县城邑好像在水上浮动,波涛翻滚摇动了远方云空。
襄阳的风光多么美好宜人,我愿在此地痛饮陪伴山翁。
【王维·汉江临眺译文3】
汉江在楚地连接三条湘水,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好像在水上浮动,天水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是多么美好啊,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王维·汉江临眺赏析1】
汉江即汉水,源出今陕西省宁强县,流经湖北省襄阳市,至武汉市注入长江,此诗应为王维乘舟自汉水而下,途经襄阳时所作。
首联写地理,“三湘”、“九派”,以见水路纵横,气魄宏伟。其在襄阳,不可能望见荆门,言及荆门,为其是长江锁钥,沟通三湘、九江故也。颔联极出色,说江流浩荡,如在天地之外,山色空朦,恰又有无之中。然而气魄虽雄,却又非李、杜等人笔法,而纯是王维诗之独特意境。李白诗汪洋恣意,往往蕴含着奋发向上,永不停歇的斗志,杜甫诗则于此斗志之外,更添悲天悯人之情。王维这两句诗,却于宏大中见有禅意:江水浩荡,原与凡尘无涉,凡人所居天地之间,而江水故似在天地之外;山色因江流澎湃,水气蒸腾而似有若无,又见山本为空,不堕红尘。
颈联虽亦佳妙,但比之颔联则相差甚远。因江雾蒸腾,故襄阳郡城都似载沉载浮,如有动感,此句与“山色有无中”实有重复之味。再见波澜壮阔,直接高天,似乎摇撼长空,气概虽雄,却又与“天地外”相冲突。故纪昀言此颈联“撑不起,六句尤少味,复衍二句故也”,也就是说,诗的主体唯前二、后一三联而已,颈联两句是因结构不协、内容不足而特意增添上的,有硬塞凑数之嫌。我们不能否认,这两句其实也很不错,尤其“浮”、“动”二字运用甚佳,但在他人为佳句,在王维也只普通,在他诗为佳句,在此诗中便略显无力。
前六句写景,尾联便抒情,说如此般好天气,正该仿效山简,在此留醉。山简是晋代名士,镇守襄阳之时,因当地习某园林甚佳,便常前往习家池上游览宴饮,尽醉而归。诗人用此典,一方面表达出对襄阳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含有仰慕魏晋名士潇洒无羁之意,此亦王维之独有特色也。
【王维·汉江临眺赏析2】
这首诗描写作者泛舟汉江所见的景色,表现襄阳山水的壮丽,抒发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首联总写汉江与楚地的三湘相接,与荆门的九派相通,极有气势。二联接着描写在舟下远望所见的水光水色,生动地表现了汉江的浩瀚空阔,伟丽雄奇。此二句历来为人传诵。三联则近写汉江。江面壮阔,城郭像在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空,高天也在动荡。诗的尾联直抒对襄阳风光赞美之情,充分表现诗人对大好山河的热爱。全诗色彩明丽,意境壮阔,是王维“诗中有画”的又一名篇。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为此诗中的名句,给后人以启示。权德舆《晚渡杨子江却寄江南亲故》:“远岫有无中,片帆烟水上。”欧阳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纪昀评此两句:“五六撑不起,六句尤少味,复衍二句故也。”
【王维·汉江临眺赏析3】
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由监察御史贬为殿中侍御史,冬季,知南选(朝廷派往南方补选官员的选补使),从长安经襄阳、夏口到岭南,这首诗当作于途经襄阳时。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意思是苍莽的故楚之地和浩瀚的三湘之水相连,汹涌的汉水奔流入荆门和长江的九条支流汇合。这是诗人泛舟江上,极目远望,将目力难及的景色,概括成了一幅宏阔的山水画面,气势雄伟浑厚,大气磅礴,成为整首诗的背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里诗人写看到的远处景物。滔滔汉江汹涌远去,好像一直奔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青山,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里用夸张手法写长江水奔流邈远,接下来周围苍莽的青山进一步烘托了江水的浩瀚和辽阔。“天地外”和“有无中”烘托了一种无边无际和玄妙之感。“山色”二字虽然淡淡一笔,但是却让人仿佛看到了苍青色的大山,虽然简单勾勒,却是浓墨重彩的意境,奇伟瑰丽之气。这一联在语气上要比首联舒缓得多。
诗人由远及近看到“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风起波涌,诗人乘坐的船也随着波涛在水中飘摇,诗人身在船中,所以,看到襄阳城郭仿佛也在随着波浪在江水中起伏。风逐渐变大,江水卷起的波浪也越来越大,船也更加颠簸,这时诗人看天空好像也被撼动了一样,摇动起伏。本是船动,诗人却对面着笔,说城郭在动,说天空在动。动静都从诗人主观感受写来,这是人乘舟时才能体会到的独特感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亲身看到那种奇妙的景色,这也进一步渲染了波涛汹涌磅礴的水势。其中“浮”、“动”两个字用得极妙,正是这两个字使诗人笔下的景色变得活了起来,诗文也变得洒脱清逸。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这里山色真美,真想和山简在这样的美景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对襄阳景色的热爱,留恋山水的志趣。正因为诗人如此热爱这里的风景,所以,整首诗的字里行间都含有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五言律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素雅宏阔而清新的水墨画面。诗人由远及近,动静相生。谋篇布局错落有致,诗文节奏舒缓有致,节奏和谐。融情于景,情绪高昂乐观。
【王维·汉江临眺赏析4】
本诗描写了诗人远眺所看到的汉江景色,抓住江流浩渺、山野阔远的特点,表现出襄阳山水的雄奇壮美。全诗气魄雄伟,境界开阔。诗题中的汉江就是汉水,源出陕西,经湖北入长江。临眺是登高望远的意思。
诗的首联总写汉江的形势。汉江在古代楚国境内,既与三湘之水汇合,又与来自荆门的众多河流接连,所以水势浩瀚。中间两联写诗人之所见。其中颔联写汉江水流汹涌:远远看去,它就像是往天地之外奔流而去。在江面蒸腾的水汽笼罩下,远处朦胧一片,景物若有若无,时隐时现。这两句为本诗增添了一种朦胧美和神秘美。颈联描写襄阳一带的城郭楼阁:岸边的都城就像是在水上浮动,江面波涛汹涌,仿佛把远处的天空也摇撼得忽上忽下。此联将汉江水势的雄伟壮丽表现得形象生动。这两联写汉江的浩瀚水势,并没有从正面来写,而是借助其他事物来烘托汉江的水势。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通过人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水流之快。诗人的视野之开阔,境界之广远令人赞叹。在这里,诗人还把自身的绘画才能运用到诗中,将画家出众的观察力,缜密的思考力,高超的绘画技能与诗人娴熟的诗歌表现手法巧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出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连续性。
尾联“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是抒情。“山翁”原指晋朝人山简。山简是“竹林七贤”中山涛的儿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这里,山翁指襄阳的地方官员。此句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汉江风景深深的赞美之情:既然这里的风光这么美好,我愿意留在这里饮酒陪伴山翁!
本诗用词精炼准确,对仗工整,韵律感强。
【J后人点评】
清朝屈复:前六雄俊阔大,甚难收拾,却以“好风日”三字结之,笔力千钧。三、四气格雄浑,盛唐本色。(《唐诗成法》卷二)
【唐诗常识】
律诗以五或七言八句为正例,但也有一种“三韵小律”,也即首尾六句、三联的变体,比如韩愈有《李员外寄纸笔》诗:“题是临池后,分从起草余。兔尖鍼莫並,茧净雪难如。莫怪殷勤谢,虞卿正著书。”而王维此《汉江临眺》诗,倘亦作三韵,删去颈联,其实并不影响其艺术价值,反而会显得更加精炼。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汉江临眺》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维-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shici.yiduiyi.net.cn/libai/tsy/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