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中流露出的文学批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李白是盛唐时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感情热烈激荡,气势豪迈奔放,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特征。他的文学批评散见于其诗篇,分量不多,且大抵较零碎,但值得重视。它们不但表现了李白本人的创作主张和创作倾向,而且反映了盛唐时代不少诗人共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

李白的诗中流露出的文学批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一、提倡清真自然,重视风骨和兴寄

李白对于诗歌创作,意见最突出的是强调诗歌的语言和风貌应当清新真率,出之自然,反对雕琢和涂饰。这在他的《古风·其三十五》中有鲜明的表述: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斤。

李白认为诗歌应当写得天真自然,像西施的美貌那样,出自本色。丑女效肇,寿陵学步,虚伪地模拟他人,矫揉造作,是可笑而不足取的。那种像在棘刺上雕刻沐猴的文风(犹如杨炯在《王勃集序》中所指责的“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现象),只是为了迎合时尚,取得个人的荣华,从诗歌创作的业绩说,实在是徒费精神。因而,他迫慕西周前期雅烦那种淳朴自然的诗风。最后,李白希望能有像匠石那样的杰出人物出现在诗坛上,运斤成风,彻底改变诗歌创作的风貌。在期望中寓有隐然自负之意,以匠石的技巧比喻自己的高超诗才。孟蔡《本事诗·高逸》载李白论诗曾说:“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也是这个意思。

李白崇尚清真自然的主张,在他的作品和有关记载中可谓屡见不鲜。《古风·第一,认为建安以来的诗歌,“绮丽不足珍”,把绮丽作为清真自然的对立面,并从而批判了建安以来的诗风。《赠江韦太守良宰,诗赞美韦太守诗有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意思就更为明显了。对前代诗歌,除了《诗经》外,他也常爱其清新自然一面。例如他很企羡谢灵运,特别欣赏其《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草,那一浑然天成的佳句,有诗云:‘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送舍弟,)等等。当然,李白经常称道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佳句,除爱其清新自然外,还为了以谢灵运、谢惠连两人的从兄弟关系来比拟自己和赠诗对象的关系。又如他非常欣赏谢眺诗的清新俊美,有‘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传谢眺清”(《送储邑之武昌》)等诗句。李白很重视汉魏六朝乐府中的无名氏作品(其中包含许多民歌),并努力向它们学习。乐府民歌清新自然的语言和风格特征,深深滋润了李白的诗篇。《唐诗纪事》(卷四八)记载,李白欣赏少年诗人韦渠牟的才气,“因授以古乐府之学,。李白虽然没有留下直接评论古乐府的意见,但从他的创作和这种记载看,他显然是非常重视它们的。

在唐代,由于帝皇和统治阶级的提倡,道家思想和道教信仰都受到重视,颇为流行。李白少年时代即诵读道书,接受老庄思想和道教经典的影响,求仙访道的活动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思想,无论宇宙、人生、政治、社会等方面,都表现出崇尚自然、崇尚清静无为的特色。这里略举一二例子。他的《日出入行》有云。“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滓同科。”他认为四季的运行变化,万物的兴隆衰歇,都出于自然,鲁阳企图挥戈驻日,是违反天道和自然的法则的。因此,隶属于万物的诗人自己,也只能与天地元气混而为一,顺从自然而生存。这就是他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的《赠清漳明府侄幸,诗赞美清潭县令李幸的政绩有云:“弦歌咏唐尧,脱落隐替组。心和得天真,风俗犹太古。牛羊散歼陌,夜寝不扁户。问此何以然?贤人宰吾土。……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峡。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扶。’他理想中的地方官吏应当是观照道书,政简刑息,使社会风俗淳朴,人民过着安逸宁静的生活。他这种政治理想主要地是来自老庄思想。当然,不能说崇尚自然和清静无为支配了李白思想的一切方面。李白思想的成份是比较复杂的,除道家思想外,他还吸收了儒家、纵横家的思想,有积极入世、企图建功立业的一面。但无可置疑,崇尚自然和清静无为的意见,的确在他的思想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李白的诗中流露出的文学批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李白提倡清真自然的文学主张,除了与儒家重视古雅淳厚的主张相合外,同他在宇宙、人生等方百崇尚自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上引《古风·第三五》中运用的丑女效雄、寿陵学步、匠石运斤几个典故,都出自《庄子》,也可以看出这一主张与老庄思想的关系。在反对南朝以迄唐初浮靡文风的时候,李白运用老庄祟尚天真自然、要求归真返朴的言论作为思想武器,也是很自然的。但是,道家在诗歌创作方面没有留下可资楷模的范本,因此他只能抬出儒家经典《诗经,来作为旗帜。正像在人生、政治上不能完全清静无为、还要建功立业一样,李白在文学上除提倡清真自然外,还有重视文采的一面。这一点下文再作分析。

李白很重视诗歌要有风骨。‘宜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有句云,.蓬莱文章建安骨,,虽只简单一语,却说明他对建安诗歌以风骨遭长这一点是很推崇的,同时他自己的诗歌创作也富有风骨。根据《文心赚龙》中的《风骨》、《通变,两篇的论述,可知具有风骨的作品,其特色是思想感情表现得鲜明爽朗,语言刚健有力,所谓“风清骨峡”,使作品产生较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风骨在语言风貌上偏重质朴刚健,《文心雕龙·风骨》主张风骨与文采相配合,是要求文章做到文质彬彬,不偏于某一面。锤嵘《诗品序,主张风力与丹采结合,也是这个意思。由此可见,风清骨峻与清真自然二者的内涵是互相沟通的,它们都要求作品具有比较朴素自然的风貌。在唐代以前的诗歌中,‘诗经,、楚辞以后,以五言诗为主要样式,其中汉魏古诗和建安文人诗风貌最为明朗刚健(故后人称为汉魏风骨、建安风骨),同时也比较质朴自然,和西晋以来诗歌着重藻饰有所不同。〔着重藻饰,曹植已开其端,但在建安诗人中毕竟是个别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李白推崇建安风骨和他提倡清真自然的思想是相互联系互相沟通的。

推崇建安风骨,以建安诗歌为学习榜样,是盛唐不少诗人共同具有的倾向。高适有‘感激建安时,(《宋中别周梁李三子》)、“纵横建安作,(《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等诗句。杜确《岑嘉州集序》说开元年间乍者凡数十辈”,其诗篇.近建安之遗范”。皮日休《郑州孟亭记,也说:“明皇世章句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为之尤。’殷珍的。河岳英灵集》专门评选盛唐诗歌,更是经常标举风骨,这里不赞。可以说,提倡清真自然,重视建安风骨,不仅是李白个人的主张,实际反映了盛唐不少诗人共同的创作倾向。

提倡清真自然,重视风骨,主要都是从艺术风格的要求说的。李自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要求,虽然说得不明显,但也是有主张的。首先,他提倡清真自然,这里面也包含着诗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应当真率自然、而不是虚假造作的意思。这从他的大.作品可以得到旁证。其次,他大力推崇‘诗经,,实际包含着涛敬1,}.当继承。诗经,美刺比兴的传统,关心政治现实这层意思。;古风。第三五》中.大稚思文王,颂声久娜沦’句,迫燕周初雅颂赞美周文王的诗篇,就有这层意思。‘古风·第一}云,“‘大雅,久不作,晋衰竟谁陈。,运用讲L记·王制,林命太师陈诗以脚民风,的典故,也表现山对政治社会现实的关心。李白《古风,组诗中较多述及唐王朝国事民生,有所刺讥的篇奄,他把;大雅久不作》篇放在这组诗的开头,看来正是具有着开宗明义的意思。。本事诗·高逸,载李白曾说“寄兴深徽,五言不如四言气其精神也在千继承;诗经,的关刺比兴传统。李白诗歌内容重视寄兴,唐人早已指出。李白族叔李阳冰省草堂集序,称李自.凡所著述,言多讽兴,。晚唐诗人吴融‘禅月集序,也说.“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自为称首,盖气骨高举,不失烦咏风刺之道。,李白这种重视关心政治、言多讽兴的创作倾向,同他在理论上大力推祟‘诗经,是一致的。

李白的诗中流露出的文学批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二、对历代诗歌的评价

李白在《古风·其一》中对先秦以至唐朝历代诗歌和一部分辞斌作了概括的评价,诗云: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此诗从开头到“绮丽不足珍”句评述《诗经》到六朝的诗从。他沿袭前代需生的见解,把《诗经,(特别是西周前期的《周烦,和所谓“正风气.正雅}>称为正声。‘诗经》以降,屈原、宋玉的辞斌,特多哀怨,与正声己有一些距离。到汉代司马相如、扬雄的赋,着重铺采摘文,夸张帝王苑囿宫殿之盛况,犹如激起一股浊流,一发而不可收拾。此后文风屡经变化,但‘诗经》的宪章制度,沦替而不能复。建安以来的诗斌,大抵追求文辞的绮丽,不足珍视。在李白看来,战国以来,诗赋的发展背离了。诗经,正声的传统,每况愈下。孟婆《本事诗·高逸》也有关于李白推崇《诗经,四言体,轻视后代诗体的言论:

白才逸气高,与陈拾遗齐名,先后合德。其论诗云:‘梁陈 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与? 故陈、李二集,律诗殊少。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 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排优哉?

李白的诗中流露出的文学批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在这里,李白以兴寄深微为评标价准,认为《诗经,四言体最好,建安时代开始繁盛的五言诗要差一些,南朝开始流行的七言歌行更差一些,至于南朝后期的永明体、宫体,就更是等而下之,所谓.束于声调徘优,,“艳薄斯极”。这种认为诗歌发展愈来愈走下坡路的看法,与。古风·第一》的表述是一致的。《本事诗》虽是小说家言,但记载尚较严谨,其自序称:“其有出诸异传怪录、‘疑非事实者,则略之。拙俗都便,亦所不取。”」细面这段记载与《古风·第一》内容相合,当属可信。

《古风·第一》“圣代复元古”以下为下半篇,着力歌烦唐王朝。指出唐朝政治清明,统治者在文化学术包括文学方面提倡淳朴的文风,重视清真自然,力图扭转南朝以来的浮靡之风。于是人才辈出,诗歌创作成绩辉煌,犹如群星嫩天。最后李白表示要效法孔子服诗,编成一个唐诗选本,重范后世。

《古风·第一》竭力推崇《诗经》,颂扬唐代文学,同时笼统地贬抑楚辞、汉斌,否定建安以来诗斌,这种夸张的笔墨带来人们的疑奥。事实上李白对《诗经》以后不少诗人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对屈原,他曾称“屈平词赋悬日月”(’江上吟》)。对南朝诗人,除上述谢灵运、谢眺外,他对鲍照、江淹的评价也颇高。(见下文)他的诗歌创作,广泛地吸取了屈原、曹植、阮籍、左思以至南朝不少诗人的养料。他写过几首四言诗,不但数量很少,而且成就也不高。这些情况,稍涉猎李白诗歌者都是了解的。那么,怎样理解这一看上去自相矛盾的现象呢?

我们知道,李白气质、性格狂放,说话往往很夸张。他曾自称,“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恒冷笑。,(《上李}a)在作品中,他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某一种事物,就压低另外一些事物,表现出明显的片面夸张。他为了反对南朝以来浮靡轻艳的创作风气,要求恢复清真自然的古诗风貌,就大力推崇《诗经y,同时贬抑楚辞以后的文学,形成明显的片面夸张。上面提到,李自心古风》组诗,内容比较重视反映国事民生,有所讽兴,就更有必要抬出《诗经》这面大旗来号召,以表明他重视美刺比兴传统的意思。这一点和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议论颇为相像。在《与元九书》中,白居易为了强调写作讽喻诗,推崇《诗经,的.六义”为极则,因而对楚辞以后的历代诗歌,在不同程度上加以贬抑。其意见也显得很偏颇,且与白居易其它场合的言论和创作实践发生矛盾。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前中期的文学界,存在着一股推尊《五经,,贬抑后代文学的复古思潮。

李白的诗中流露出的文学批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这些文人,王勃、杨炯在李白之前,李华、贾至、独孤及则与李白同时。他们一致推尊《诗经,或。五经》,贬低后代文学,除杨炯外,其他诸家对楚骚也表不满。李白。古风·第一》.哀怨起骚人”句对楚骚贬意表现得尚不明显,而王勃、李华诸人对它的贬意就颇鲜明了。这股思潮的形成是由于不少文人不满意南朝以迄唐初长期流行的浮靡文风,有激而然。如果把《古风·第一》的夸张言论放在这一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就会愈加领会其精神实质所在。

《古风·第一,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绮丽不足珍,的怀语,是否包括建安文学在内?对此前人即有不同解释。如宋杨齐贤《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认为包括有“建安诸子夸尚绮靡,等语。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则认为不包括,他举李白推崇建安诗的必蓬莱文章建安骨”句为证,说不足珍仅指建安以后。细加考察,当以包括说为是。建安诗固然以风清骨峻,风貌爽朗刚健著称,但又具有绮丽的一面.《宋书·谢灵运传论》说曹操、曹主、曹植作品“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钟嵘《诗品》谓曹植诗‘词采华茂,,谓王集诗‘文秀.:都指出建安重要作家富有文采。曹玉《典论论文,提出“诗斌欲丽,的要求,可说即是总结了当时诗赋的创作经验。所以李得《上隋高帝书,挞伐浮华文风,追根到曹魏。再从诗篇上半内容来看,包括说比较顺理成章。诗篇上半内容总的看法是《诗经》以后,诗赋创作脱离了正声轨道。前抑楚辞、汉赋,后贬六朝,如果中间单独对建安诗耿加以肯定,那是很难解释得通的。如果我们再把它放在上述文学思潮的历史背景r去考察,那向笛忱肴得更清楚丁。

实标上,李白在其它场仑不但肯定庄安风骨,而且还很赞英南创的一些诗人。醉卜举对汤灵达,曦跳的一些吟咏外,如他的‘结价行触,诗右云。’果有扬恋休,常从绍照游,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山。京绝二道人,结交凤匀一。冲把处服、味子昂两人喻为风与峨.可见其对鲍照评价之高。池的。劝江复韦太守良牢,有云.耳览君荆山作,打帷堪劝色.,说明他对汀淹的评价也是角高的。李自诗中对翻眺的赞芡和问礼,更是出现据较多,除上举两例外,他如,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游敬亭寄崔侍御》)

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李白诗中所表现的对加代恃人的怀念和搜美.论次数之多,的确没有第二人堪与谢朋相比拟,故清代主士撰花论诗绝句,有“一生低首谢宜护之句,李白诗中经常挺到姗挑,眯掉他特别欣赏以跳诗的清肠风公外,还由于李白生Y-经常往来的金睦,官城两地,多保存谢胜遗迹.或艾山水为谢肺所歇咏。李白游踪庆及,触拼生情,就银容易思起诩眺。从李白诗歇珊,他在南朝奇人中受笼麟.激眺两.人影响都较深。他的一部分五盲诗〔特别五言短篇)清断悦奖似谢跳,他的不少七育歌行奔放明快则似鲍照。建安以米其她著名均人,位曹拉,阮籍、左思以至何进哪,李南创作均甘吸取其俄养、因为没有炭现于评论,这里不再论述。

李白的诗中流露出的文学批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唐代继汉魏六朝之后,是我国五七言诗歌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五七言古体诗在汉魏六朝古体诗基础上发展提高,取得出色的新成就,五七言近体诗则在齐梁新体诗和六朝乐府民欧的基础上加工变化,创造完美的新型格律诗。这是诗歌创作的历史趋势。诗人们对于建安以来的诗歌,只能采取批判继承态度,而不可能加以摒弃。

李白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进行创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七言歌行和绝句方面尤为突出。如果他墨守‘诗经》陈规,只写四言诗而不写五七言诗,就决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诗人。他的都薄建安以来诗歌,轻视五七言诗的言论,只能认为是在特定场合下,为了扭转南朝以迄唐初的浮魔文风,恢复‘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和淳朴自然的风貌,有激而然,因此显得片面夸张。

唐代文人批判南朝浮靡文风,并上溯到楚辞、汉斌的言论,南朝评论家实为之先驱。裴子野《雕虫论》批评楚辞、汉赋追求辞藻富丽,影响所及.随声逐影之祷,弃指归而无执,。他慨叹件圣人不作,雅郑谁分,。裴子野是一位史学家。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轻视其艺木特征,立论片面。唐代古文运动的一些先驱者李华、贾至、独孤及等持论实与之相近。另外,刘娜《文心雕龙,的意见也值得注意。刘魂不满南朝新巧浮艳的文风,认为它导源于楚辞、汉赋,慨叹‘楚艳汉侈,流弊不还}(c宗经》篇)。

他大力提倡宗经,主张作文应以‘五经》为楷模;同时酌取楚辞的文采,做到“倚稚颂,驭楚篇,(’辨骚,篇)。对汉魏六朝逐步发展的拼体文学,他基本持肯定态度,对这时期许多作家作品加以赞美。他主张作文应“斟酌乎质文之间,而粱括乎雅俗之际”(’通变’篇),不排斥时俗祟尚的文采。刘娜提倡宗绎,实际是企图以《五经,比较质朴雅正的文风来调剂一下南朝过于华艳的文风,使之文质兼备。这种见解比较合理。唐代的文学革新运动,可说是继承了刘招的这种见解,并贯彻到创作实践中去。

盛唐诗人一方面注意继承《诗经》、汉魏古诗比较质朴刚健的风貌,同时又注意吸取晋宋以来诗歌的华丽辞藻,因而使唐诗进入了一个文质彬彬的新境界。所以殷播《河岳英灵集·集论》评盛唐诗人有云:“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祷,论宫商则太康不逮。,杜确《岑嘉州集序》评开元诗风也说:“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条条然,·近建安之遗范矣。”杜确所谓雅、古,指‘诗经》、汉魏古诗的规范,所谓丽今,则主要指南朝以至唐初诗歌的辞藻、声律之美。从诗歌创作看,从全部文学批判言论看,李白也是主张以雅参丽,以古杂今的,他的《古风》第一、第三五,则是片面强调了古雅的一面。李自竭力推崇《诗经》,性质与刘裸提倡宗经相当接近。

李白的诗中流露出的文学批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古风·其一》下半篇对唐代诗歌给予很高赞美,认为人才济济,文质炳焕,成就突出。这不是门面话,而是对唐代取得优异成绩的诗人的衷心赞美。对诗歌革新的先驱者陈子昂,他誉为凤与麟(见上引《赠僧行融》诗)。他称孟浩然为“风流夭下闻,(《赠孟浩然》),其中包含了对孟浩然诗歌的倾慕。对王昌龄、高适、杜甫诸人,李白虽然没有在诗作中直梦评论其作品,但从流辉出来的真挚浓厚的感情看,他肯定是推重他们的诗才的,面对成绩辉煌的唐诗,李白甚至想编选一部唐诗选本,可惜此愿没有实现。

《古风·其一》说“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指出唐代诗文风气的转变,是由于统治者提倡古朴清真之风,这也有具体的历史背景。它主要是指唐玄宗的一些政治措施。玄宗一登位,就很注意提倡儒学,压抑浮华。他曾下诏反对浮华,敦重古质。他重视并任用儒雅之士,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对文风转变起了不小的作用。所以殷瑞《河岳英灵集序》说开元后期诗风大变,.实由主上(指唐玄宗)恶华好朴,去伪存真,使海内词场,翁然尊古”。《新唐书·文艺传,也说.“玄宗好经术,群臣稍有雕琢,索理致,崇雅黝浮,气益雄浑。,比照这些材料,《古风·第一》所说的历史背景就清楚了。当然,盛唐诗风大变,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能片面地归功于帝王的政治措施,虽然政治措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总的说来,像对宇宙、人生、政治的看法那样,李白的文学观也是受儒家道家影响为深。他接受老、庄思想影响,强调诗歌应当写得清真自然,间时又继承儒家积极极入世,关心现实的传统。主张诗歌要有兴寄,触及时事。对于前代遗产,他主张多方面地广泛吸取其有用成价,使创作达到文质彬彬境界,面对楚辞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片面追录形式架的诗风,为了改'_}风气,抢参与了当时文坛的复古愚渐,在某些育论中翠润买恢复‘侍经,古雅的传统,对‘诗经,以石的作品存在处统贬抑的相激侧向。但在觅多场合却不是这样.他不但对月赎,建安风骨给子极离评价,而且还对南创一些杰山恃人发出由衷的悦笑。李自没有写过有系统的文学歼论.他的艾学批评,见,大括在某一场合即兴而发,且褥零碎,加上他性格狂妄,说话夸张等因素,有时甚至自相矛盾,使人难以理解。因比,必须对其有关言论进行全面的考索和审镇的分析,才能获得较为确切的认识。

文章标题:李白的诗中流露出的文学批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链接地址:http://shici.yiduiyi.net.cn/libai/mingju/5902.html

上一篇:李白求仙学道的生活之轮廓

下一篇:李白的诗为什么呈现出独特飘逸的风格?

古诗词大全 牙科医院 老中医 谷歌推广 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