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中庸·征人怨原文】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人名片】
柳中庸(?—775)
籍贯: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
作品风格:精工自然
诗人小传:
柳中庸(?~775年)名淡(一说名谈),以字行,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代诗人。他是柳宗元的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任官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户曹参军。他与弟柳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全唐诗》存诗仅十三首。
【柳中庸·征人怨注释】
金河:指大青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流入黄河。
玉关:玉门关的简称。
马策:马鞭。
刀环:刀首的铁环——汉代有环手刀,即以刀首铸环得名。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南。
【柳中庸·征人怨译文1】
年年不是进攻金河,就是守备玉门关,天天不是拿着马鞭,就是提着刀环。春天的白雪回到了昭君青冢,万里的黄河啊,围绕着那高峻的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译文2】
年年转战在金河和玉门关,天天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
三月白雪纷飞落满昭君墓,万里黄河曲曲弯弯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译文3】
年年转战在金河和玉门关,天天都同马鞭和战刀做伴。
三月飞白雪洒盖着昭君墓,万里黄河曲曲弯弯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赏析1】
此诗写征夫之怨,但“怨”字并未明确点出,只在意境中自然盘桓。诗中写到了四个地名,即金河、玉关、青冢和黑山,三在北,一在西北,可见其征戍范围之广。前两句云“岁岁”、“朝朝”本是互文,意为无论是年年月月,还是暮暮朝朝,征人都带着马鞭和武器,巡行在各地边防线上。这两词回环叠声,再加上“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的句中自对,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铿锵节奏。
万里征戍,可以怨,也可以壮,情感色彩于诗的前半部分虽有流露,却并不明显,于后半部分则借景物自然咏出,可深镂骨髓。第三句写“三春白雪归青冢”,在那昭君青冢所在的地方是如此寒冷,明明是春季,却又白雪皑皑,以显征戍之苦。同时,诗人特意点出“青冢”,又用一个“归”字,仿佛在点明征人的归宿,他最终可能要和王昭君一样,都埋骨塞外,难回家乡了。第四句写“万里黄河绕黑山”,黑山是征戍之地,黄河是父母之邦,其意更明:征人身在塞外,思念故乡,而其愁思,亦如万里黄河一般滔滔不绝。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道:“四名皆作对语,格调雄厚。诗题为征人怨,前二句言情,后二句写景,而皆含怨意,嵌青、白、黄、黑四字,句法浑成。”
【柳中庸·征人怨赏析2】
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以后,国势衰微,边患日益严重,被征调的士兵长期戍边而不能归乡与亲人团聚,必然产生怨愤之情。前两句写征人的生活,天天带着马鞭战刀,年年转战于西北边境,生活异常艰苦,疲于奔命。后两句写士兵生活的环境又十分荒凉,三月还有飞雪,只能看到黄河绕着黑山奔流。全诗浑厚流畅,两联对仗工稳,每句中又自为对,使人颇感语言精美,玩味无穷。
【柳中庸·征人怨赏析3】
本首诗中提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在唐朝这里属单于都护府。因此可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在单于都护府中戍守的征人的怨情。这首诗每句写一景,四景皆围绕“征人”的“怨”铺展开。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意思是:年复一年,驰骋于边塞关城之间;日复一日,横刀跃马,征战杀伐。这两句“岁岁”和“朝朝”相对,强调了战争的频繁和生活的枯燥。又加以“复”和“与”字,把四个边塞特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人感觉这种单调的生活无尽无穷,其中自然透出了怨情。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好像征人的怨气已经发泄尽,其实,征人的怨何止这些呢?他不仅从年年岁岁的漫长时间中感受到枯燥苦闷,而且面对眼前看了千万次的景象,他也感到怨恨无处不在,所以有了三、四两句的描写。
“三春白雪归青冢”,时令已经是暮春,但塞外依然到处是白茫茫的积雪,征人看到的也只有白雪飘落向青冢。环境肃杀,让人感到凄凉和绝望。“万里黄河绕黑山”,这最后一句描写了边塞山川:滔滔的黄河水,绕过阴沉沉的黑山,接着又奔向远方。从白雪青冢和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征人戍边的环境非常荒凉、恶劣,也可以体会到征人到处转战奔走于边塞的艰辛。
这首七绝,通篇没有写一个“怨”字,也没有直接发出怨语,诗人紧紧围绕产生怨情的原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着墨,用极为凝练的语言,通过对繁忙枯燥的征战生活和边塞荒凉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征人的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怨情,让人读来回肠荡气。
【柳中庸·征人怨赏析4】
边塞诗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思想深刻、想象力丰富、艺术感染力强等特点。边塞诗题材开阔,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题材:描述边疆风光;记述边疆兵士的艰苦生活;展现边疆兵士杀敌报国、戍守边疆的宏大抱负;抒写边疆战士的思乡之情等等。本诗是流传广泛的边塞诗,主要写单于都护府的征人久戍不归、思乡情切所生的怨情。
前两句中使用了两个叠词,“岁岁”“朝朝”写出了戍边时间之长、征战的频繁。首句“金河复玉关”写出了辗转征战的地域之多,“马策与刀环”说明几乎每日都有征战,以致达到马不卸鞍、人不解甲的境地,把征战生活的单调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战士在边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征战,转战于不同的战场,奔波劳顿。
第三句写得颇为凄凉,“三春白雪”原本应该是很美好的事物,然而终归青冢。“青冢”是西汉时与匈奴和亲的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远离中原,僻远荒凉。传说塞外草白,唯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诗人用“归”字,写出了归宿感:征人也许再也不能回到故乡,只会终归坟墓,如王昭君一样长留塞外。
第四句的笔力足有千钧。黄河之水绵长,不停奔涌;暮春时节,征人们想到中原,而眼前的却是黑山。诗人就以“绕”字消除距离,描述了征人们想象黄河之水绕过黑山又继续向前流淌的内心画面。最后一句虽是虚写,但其中的黑山与上句的白雪形成鲜明对照。在古诗中,有些作为地名的颜色名词虽不指颜色,却与诗中其他词语辉映,造成一种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的感觉。本诗中最后两句就是典型。其中的“白雪”、“青冢”、“黄河”、“黑山”像浓重的色块,颜色明晰而深重,所占空间广大,造成一种感觉冲击,很有艺术感染力。
本诗写了一种悲壮的怨情,笔法巧妙,境界阔大。
【J后人点评】
近人俞陛云:四名皆作对语,格调雄厚。诗题为征人怨,前二句言情,后二句写景,而皆含怨意,嵌青、白、黄、黑四字,句法浑成。
文章标题:《征人怨》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柳中庸-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shici.yiduiyi.net.cn/libai/tsy/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