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诗人名片】
王建(约766-?)
字号:字仲初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作品风格:凝炼精悍、激越有力
诗人小传: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代诗人。他是大历十年(775年)进士,但自幼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才“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历任县尉、县丞、州司马之类小官,世称王司马。晚年卜居咸阳原上,境况仍然很差。
王建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生活气息浓郁,反映民间风俗,同情百姓疾苦。他与张籍交游甚厚,时有唱酬,并且两人都是新乐府运动的主力军,时人并称他们的作品为“张王乐府”。此外,他还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广泛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王建·新嫁娘注释】
姑:这里是指丈夫的母亲,古称公、婆为舅、姑。
遣:让。
【王建·新嫁娘译文1】
婚礼之后第三天,新娘就要前往厨房,洗干净手啊去烹饪饭菜,因为不清楚婆婆的口味,于是先让小姑帮忙品尝一下。
【王建·新嫁娘译文2】
新婚三天下到厨房,洗净素手调制羹汤。
还不熟悉婆婆口味,先找小姑品尝品尝。
【王建·新嫁娘译文3】
新婚三天下到厨房,洗净素手做饭烧汤。
揣摩不清婆婆口味,先找小姑品尝品尝。
【王建·新嫁娘赏析1】
这是一首清新可人的小诗,表现出一位新嫁为人妇的女子内心忐忑,同时又聪明伶俐。按照旧俗,女子出嫁后三天必须亲自下厨去为公婆做饭,俗称“过三朝”——这里的“羹汤”即统指饭菜。她希望能够得到公婆的喜爱,从而首先要在烹饪手艺上得到公婆的认可——所谓征服一个人首先要征服他的胃,这句话是真理——但是不了解公婆的口味怎么办呢?这位新嫁娘灵机一动,于是就先把饭菜给小姑品尝一下,请她帮忙提出意见。
后人往往会从这短短的二十字中,读出太多诗人所未必想要表达的内容,比如小姑之善良,比如古代家庭中媳妇受到压迫,等等等等,都属无稽之谈。我从中只能看出两点,即此女子初嫁入夫家,内心的惶恐、忐忑,以及她的机敏伶俐。为什么说惶恐和忐忑呢?因为很明显她希望做出的饭菜能够得到公婆欣赏,但又不能确保口味适合,所以考虑到“未谙姑食性”,并因此想到了应对的方法。诗中仅言“姑”,而不提公公和丈夫的食性,因为一般情况下,古代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烹饪之事,向来是女子所为,比如“姑”和“小姑”,而公公、丈夫,因为常会出外应酬,所接触到的食物种类、口味更为广泛,因而恐怕并没有太严格的口味限制,可以暂且不论。
为什么说这女子聪慧呢?因为她想到了先让小姑品尝一下自己做出的饭菜。仍然如前所述,小姑未嫁,常在家中,她应该是最了解自己母亲口味的人了,只要过了她那一关,想必婆婆那里也可以放心应对了吧。并且趁此机会,还可以拉近自己和小姑之间的关系,从此一家人得以更加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或云此诗别有寓意,私以为那是很可能的。诗人可能以新嫁娘自喻,在投诗干谒的时候作此表态,也即:我不清楚目前时论如何,朝廷测试需要怎样的文章,因此先寄诗与某某大人,希望您能够帮忙提出意见。但因作诗时间、背景的缺乏,这也只能作为一种猜测而已,无法确证。至于说此诗慨叹自己政治上的不如意,则未免离题万里,不知所云了。
【王建·新嫁娘赏析2】
此诗通过对新媳妇初下厨房做菜的细致描写,刻画了新媳妇初与婆母接触时小心谨慎的心理,同时,说明新嫁娘为了博得婆母的欢心而显露出的聪明和心计。也有人说是诗人借咏新嫁娘这一特定题材,描述自己初登仕途时对官场还不熟悉的惶恐心情。
明人邢昉:绝句中有调高逼古,出六朝上者,此种是也。(《唐风定》卷二十)
高棅《唐诗品汇》评:“大历以还,古声逾下,独张籍、王建二家,体制相似,稍复古意。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义,词旨通畅,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遗风。”严羽《沧浪诗话》称:“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王建·新嫁娘赏析3】
向来是新媳妇难当,刚到婆家,对什么都还很陌生,所以,言行举止都很小心谨慎,唯恐出丑让人笑话。这首诗就写的是一位新媳妇三天后下厨做菜时小心谨慎的心理和行为,反映了这位新媳妇的聪慧机敏。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代有个习俗,女子出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要下厨房做菜。“三日”,点出了题目中“新嫁娘”。“洗手作羹汤”中的“洗手”,反映新媳妇干净、整洁,也透露了新媳妇态度认真,郑重其事。但是,毕竟刚刚过门,婆婆喜爱吃什么样的饭菜,她还不知道。如果是粗心的媳妇,她也许就凭自己的口味迷迷糊糊地做菜了,结果也许婆婆并不喜欢吃。但文中这个新媳妇,心思细腻、聪明机灵,她做完菜后,不是莽撞地就端上去,而是先叫来小姑替她尝一尝,因为小姑是婆婆抚养长大的,自然食习应当和婆婆相似,从小姑的习惯,可以推测出婆婆喜欢什么口味。这个细微的举动,却充分反映了新媳妇的聪慧,我们不禁要对这位媳妇称赞一番。通过新媳妇的举动,我们不禁联想到小姑天真品尝的形象和婆婆正襟危坐的严肃形象,饶有趣味。
这首五绝诗,通过白描的手法,委婉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形象,充满生活情趣。
【王建·新嫁娘赏析4】
王建,与张籍齐名,并称为“张王”。其诗主题多为家、蚕妇、织女、水夫等,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本诗描写了新妇出嫁第三天,进厨房煮饭烧菜的情景。由于新妇不了解婆婆的饮食习惯,就叫来小姑子事先品尝。诗人通过对“下厨”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将新妇小心谨慎、勤劳聪敏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既反映了封建家庭中媳妇地位的低下,也暗绘出封建文人初登仕途时谨慎小心、希求恩宠的心态。
诗的前两句是平白叙述。女子出嫁后第三天开始下厨做饭,是中国古代的习俗,俗称“过三朝”。羹汤,这里泛指饭菜。第三句“未谙姑食性”是个转折,使诗情出现波澜。在封建制度下的家庭中,“姑”,也就是婆婆,是当家之人,对新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长辈。按照《大戴礼记·本命》中所说,妇人有七去(被休、被遗弃),其中之一是“不顺父母,去”。《礼记·内则》中写道:“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所以,媳妇在婆婆面前,出入进退都要格外小心谨慎。新妇初来乍到,不清楚婆婆的口味,必须用心揣摩,以求获得好感。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揣度到新妇在封建礼教的沉重压迫下,“洗手作羹汤”时那种小心翼翼的神态。而小姑恰好介于婆婆和媳妇中间的位置。尾句“先遣小姑尝”,是整首诗的华彩之处,言虽少而意味浓厚。在此之前,新媳妇其实有一个推理过程:小姑子与婆婆长期生活在一起,必然会有相近的饮食习惯;小姑子是婆婆抚养长大的,必然和婆婆的饮食习惯相同。只要知道了小姑子的习惯,便可知道婆婆的习惯了。如果按照这样的推理写下来,本诗难免落入俗套,没有新意,所以诗人别出心裁,选取新妇小心翼翼准备食物的典型场景作细致描写,显得韵味十足。新妇的聪敏可爱也尽在诗中。
整首诗仅有二十个字,毫无铺陈雕饰,但若反复玩味,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扩展阅读】
新嫁娘其一
唐·王建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王建《新嫁娘》又名《新嫁娘词》,总共三首,上列则为其一,“三日入厨下”是其三。这一组诗截取迎亲、相拜和“过三朝”三个独特的场景,生动地描绘了唐代的婚礼风俗。但前两首并未涉及到新娘心理,也无可引发别有怀抱的联想,再加上言辞之平白如话不如第三首,故此“三日入厨下”独独传扬千古,脍炙人口,前两首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新嫁娘》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建-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shici.yiduiyi.net.cn/libai/tsy/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