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诗词全集(33首)

1、《挽王中丞 其一》

司马台前列柏高,风云犹自夹旌旄。属镂不是君王意,莫作胥山万里涛。

2、《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缥渺真探白帝宫,三峰此日为谁雄。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平生...

3、《挽王中丞 其二》

幕府高临碣石开,蓟门丹旒重徘徊。沙场入夜多风雨,人见亲提铁骑来!

4、《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5、《送明卿之江西》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6、《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西北楼。罗敷贵家子,足不逾门枢。性颇喜蚕作,采桑南陌头。上枝结笼系,下枝挂笼钩。堕髻...

7、《塞上曲》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8、《赋得屏风》

虚屏汉宫里,有女《白头吟》。色倚琉璃怯,秋来湘水深。欢情张画烛,愁坐掩清砧。莫为苍蝇误,君王在上林。

9、《答寄俞仲蔚》

太乙贶汉德,名驹生渥洼。赤汗沾青云,长嘶挹流沙。饥龁玉山禾,渴则饮其涯。翘尾以踯躅,迍夬相经过。不愿...

10、《署中有忆江南梅花者因以为赋》

欲问梅花上苑迟,坐中南客重相思。开帘署有青山色,对酒人如白雪枝。驿使书来春不见,仙郎梦断月应知。偏惊...

11、《早夏示殿卿二首》

长夏园林黄鸟来,百花春酒复新开。人生把酒听黄鸟,黄鸟一声酒一杯。

12、《早夏示殿卿二首》

湖上青山绕屋斜,萧条重枉使君车。到来纵遣柴门闭,只在东邻卖酒家。

13、《秋夜》

岂敢欹芳树,多时信转蓬。乡心生夜雨,客病卧秋风。大药三山外,浮名四海中。自知成汗漫,还与众人同。

14、《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怆欲悲。舍无儋石储,还视身上衣参差。慷慨出门去,儿女牵裙。他家自愿富贵,贱妾...

15、《集开元寺》

流阴拂层岑,返照翳深谷。古寺入萧条,回岩抱幽独。梵影净香台,钟声殷石屋。绝壁栖禅诵,悬厓下樵牧。秋花...

16、《怀子相》

蓟门秋杪送仙槎,此日开樽感岁华。卧病山中生桂树,怀人江上落梅花。春来鸿雁书千里,夜入楼台雪万家。南粤...

17、《寄登宗秀才茂登池亭》

窗中采莲舟,落日菱歌起。坐见浣纱人,红颜照秋水。

18、《挽杨生》

平生裘马最翩翩,不惜黄金结少年。今日萧条君不见,白杨秋色有谁怜。

19、《寄许殿卿》

漠漠雨如沙,翩翩燕子斜。官贫轻逆旅,乡远重携家。昨夜怀人去,春风抚岁华。独行临御水,问使到梅花。

20、《十五夜谢山人同李明府见过得宵字》

客有山中约,人来江上遥。张灯传彩笔,换酒出金貂。贫病看交好,文章慰寂寥。天涯还此会,留醉驻春宵。

21、《重别李户曹》

旧游京陌满,何处珥貂行。念子从王事,令人识宦情。春风吹远别,芳草送孤征。莫叹谋身拙,前贤重请缨。

22、《郊游》

何为驱车马,终岁惨尘颜。偶出城西寺,因看湖上山。水流芳草外,人醉落花间。复值岩耕客,春风荷筿还。=

23、《拟古乐府(三首) 翁离》

拥离趾中可筑宫,兰用葺之艾尔蓬,。拥离趾中。

24、《同皇甫缮部寒夜城南咏月》

片月挂遥岑,层城曳素阴。寒分宫树净,影落御沟深。结冷悲羌笛,匀霜上捣砧。西园芳宴后,白雪复谁吟?

25、《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燕山送玉珂。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自有...

26、《张驾部宅梅花》

仙郎雪后建章回,清夜西堂拥上才。笛里春愁燕塞满,梁间月色汉宫来。即看芳树催颜鬓,莫厌寒花对酒杯。共忆...

27、《上朱大司空》

河堤使者大司空,兼领中丞节制同。转饷千年军国壮,朝宗万里帝图雄。春流无恙桃花水,秋色依然瓠子宫。太史...

28、《按察李公诞子公蜀人先以中书舍人为御史》

高才染翰五云中,役道登车揽辔同。雏有一毛殊是凤,驹无千里不为骢。名乌业已承家学,字犬文须命国工。君自...

29、《夜度娘》

侬来星始集,侬去月将夕。不是地上霜,无人见侬迹。

30、《戏呈郭子坤二首》

家有秦台女,青云路不遥。但愁明月夜,天上唤吹箫。

31、《戏呈郭子坤二首》

丹灶几时开,妆成倚镜台。不须嗔窃药,本是月中来。

32、《徐汝思见过林亭》

五柳阴阴逼酒清,一杯须见故人情。明朝马上听黄鸟,不似尊前唤友声。

33、《送潘润父(已下出遗集)》

摇落荒山道,君行日独深。解装迎暮雨,秣马发秋林。僮仆知乡泪,风尘见客心。十年悲未遇,归卧湖阴。

李攀龙

后七子 」之一
年代:
收录:33首
简介: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