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驿

[宋]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分类标签: 怀古诗
[创作背景]祥兴元年(1278)天祥被俘,次年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这首诗就写于此次押解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在此之前,为挽救摇摇欲坠的赵宋王朝,诗人曾积极募集将士,组织抗战。谁曾料,如今竟成了阶下囚!壮志未酬,而故国江山已经沦亡,诗人心中怎能不感慨万千?于是诗中便充满了黍离之悲,亡国之痛,爱国之情,报国之心。

[内容评析]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而自己也像那天边漂浮的孤云,不知归宿在哪里。面对南宋朝廷如夕阳般的沉沦,诗人不禁仰天长叹,发出了「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作者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垣的颓坏、人民的离散死亡,感慨极深。接着,他又以「满地芦花」和「旧家燕子」表达了家国沧桑之感。自己同秋天的芦花一样随风飘零,一片浩劫之后,旧家燕子将飞往何处呢?诗的最后两句,化用了《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的语义和望帝死后化杜鹃的神话,表示现在我虽被迫离开故乡,绝无生还的希望,但即使死了,我也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飞回江南。诗人这种心志,可谓哀苦之至,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同他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更是感动了后世许多人。
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这首诗是代表作之一。此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外柔内刚,沉挚悲壮,柔惋含蓄但又淋漓尽致。这种以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值得珍视。
[url=http://www.china10k.com/simp/history/5/55/55c/55c07/55c07021.htm]http://www.china10k.com/simp/history/5/55/55c/55c07/55c07021.htm[/url]

文天祥

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相关作者
相关诗词
外贸网络推广服务 google推广 老中医 谷歌推广